【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陶立璠]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的变迁
——中日农耕民俗文化比较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2 | 点击数:19994
 

二、日本南方的农耕仪礼

  日本在进入现代化社会以前,是以水稻种植为基础的农业社会。有关的年中行事大都以农耕仪礼为中心依次展开。中国传统的农耕仪礼以祭祀社神为中心,分为“春祈”与“秋报”两大部分。日本的农耕仪礼则分预祝仪礼和收获仪礼两大部分。春天祈愿,秋天酬神这在两国的农耕文化中是共同的。由此可见,传统农业社会对自然和神灵的依赖以及在耕作中所表现出的信仰心理也是共同的。

  同样是农耕仪礼,旱地耕作与水田耕作仪礼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取决于所栽培的作物种类和其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日本民俗学者认为,农耕生产方式的发展,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作物栽培的过程。在农耕仪礼上,旱地耕作仪礼,是刀耕火种和水稻生产之间的过渡仪礼。事实上,旱地耕作仪礼与水田耕作仪礼,的确有着很大差异,属于稻作的仪礼在程序上无疑增加了许多新鲜的环节,许多仪式带有戏剧性,很有情趣。

  日本农耕仪礼中,有关农业的预祝仪礼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仪礼大都在春天举行。预祝仪礼在不同的地区具体作法上存在差异,但也形成了比较普遍的传承模式。这种模式或种类包括了有关稻作的模拟仪式;小正月(正月十五)的访问者和除害虫的仪式;象征作物丰收的仪式和年占仪式等。其中稻作的模拟仪式包括了“试锹”仪式和“插秧祭”。“试锹”,在正月初三或十一日,届时要拿着铁锹在田中作一些象征性的动作,预示着一年中劳动的开始,也表示对神的祭祀。其次是正月十五的“插秧祭”,插秧祭分庭院插秧和神社举行的“御田植祭”,在这种仪式上模仿耕地、耙田、插种、插秧、割草、收获动作。这种戏剧性的表演,在十分认真的气氛中进行,它将人们祈愿和勤奋奉献给田神,希望田神能谅解和保证丰收。小正月的访问者中常常出现儿童,他们被理解为田神和祖灵的化身。神祗的光临,无疑为祭祀活动增加神秘气氛。在这种仪式上点火除虫害和各种灾难,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象征作物丰收的仪式中出现各种装饰物,如将柳树的皮刨成一卷一卷的,或在柳树上挂上许多年糕作的小球,象征花朵;或将木棒刨成开花的形状(祝贺棒),祈祷稻子开花丰满,象征丰收。年占仪式是占卜风俗在农耕仪礼中的运用,如在小正月里熬粥,将其搅和,并用附在木棒上的粥粒占卜收成的丰歉等。以上仪式集中在开春的正月举行,主要是祭祀田神,是典型的农业神。它的降临是保护农业丰收。所以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举行祭礼。日本的田神不象中国的土地神,各地的田神都有自己的名字,如在日本东部,田神叫“惠比许神”,西部叫“大黑神”。插秧时在神社祭祀,并向它献秧。秧苗抽穗时,把酒洒向秧田,向田神祈祷,作物成熟季节用来防鸟害的稻草人也被当做田神,一直到收获完毕,举行一种叫“亥之子祭”的仪式。届时给铁锹穿上蓑衣,戴上斗笠,以此代表田神,祭后将田神送回山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上一条: ·[刘锡诚]整体研究要义
下一条: ·[何彬]日本民俗地图研究法综述
   相关链接
·[萧放]岁时节日·[毕雪飞]日本早期城市化中的年中行事传承与变迁
·晚清民国民俗手抄本现身 详细记录民俗节庆·[毕雪飞]日本的中国年中行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