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学理研究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研究

[刘守华]论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作者:刘守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7-24 | 点击数:10225
 

(三)

    以上讲的不论是保持、恢复还是重建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关键都离不开创建和享用这些文化的民众。当这些文化事相真正回归民众,在他们生产生活中扎下根来,就成为稳定的文化生态,使相关的民间文化财富得到切实保护了。这方面还大有文章可作。例如在教育工作中,就可以将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民间文艺和风土人情等等编入地方乡土教材,让唱民歌、讲故事走进课堂,现已在不少地方试行。正在草拟提请全国人大通过的民间文化保护法规中也写了这一条。这是弘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百年大计。

    再如,我国人生节仪和岁时节日本来很多,可以适当恢复。新中国成立后新设置的节日也不少,如能将有关民间文艺、民间文化事相融合到这些节日活动中去,我国的文化生态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许多民间文化产品也会活起来。例如河北省的文化部门倡议,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七夕作为爱情节,以取代从西方传进来的情人节,就得到许多人的响应。

    实施民间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做许多工作,不仅要保护那些民间文化事相的本体,还要保护与之互相依存的文化生态。对那些具有深厚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我们应特别予以珍视,不使其遭到新的破坏;向旅游文化转型的文化生态应注意保持民间文化本身的朴实刚健特质;此外,还应努力恢复或培植有利于多种民族民间文艺生长活跃的新的文化生态。只要我们作出积极努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程中“活水养活鱼”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

[1]周和平:《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序》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2004年编印。

[2]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手册》173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3]《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9页,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 2004年编印。

[4] 刘守华:《中国乡村变革与民间文艺》,四川《民间文学论丛》第3辑,1987年12月。

[5]刘晓春:《一个人的民间视野》142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德)《本雅明文选》29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版。

[7](美)珍妮·约伦,《世写著名故事大观·前言》潘国庆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1年版。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30年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下一条: ·[陶立璠]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的理论与实践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