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王均霞]以女性为载体: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中的礼制抗争与人性追求
  作者:王均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09-27 | 点击数:7810
 

三、结语

  顾颉刚的孟姜女研究是与时代思潮相融合的产物。作为旧家族制度的亲历者与受害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顾颉刚对旧家族制度的批判与对自由平等的人性的追求是一以贯之的。不过,他并不将这种批判与追求诉诸口号,也不有意假学术之名夹带私货,而是力图借助学问之求真求是之精神自然地消灭旧的礼制规范,形成新的人生观。从知礼的杞梁妻到纵情任欲的孟姜女,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正是他“研究旧文化,创造新文化”的产物。他所要做的,是“拨开礼教的瘴雾”,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性。顾颉刚显然完全不怀疑这一追求的合理性,相反,这正是他通过学问考出的那个“精密适宜的人生观”。从顾颉刚的视角来看,他批判封建礼教,同时又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性,这些观念既左右了他的论证过程,又在他的论证过程中得到印证。

  就性别问题而言,在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中,女性问题也许并不是他的根本关注点,但在其交叠的叙述中,女性却成为其批判旧礼制、传达新观念的最佳载体:一方面,民众被塑造成与士大夫阶层相对的、未受礼制熏陶的、富于情感的人,成为中华民族依然保持着活力的象征。而女性作为民俗学者眼中最多情的群体,又成为民众的代表;另一方面,女性被塑造成封建礼制的牺牲品,是“奴隶的奴隶”,因而,女性的生存状况便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将女性从家族的桎梏中解救出来,赋予其自由平等的人性,似乎也天然地具有了其正当性。因而,性别视角在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中不是缺席而是在场的,顾颉刚对封建礼制的批判、对自由平等的人性的追求正是以女性为载体而实现的。

  (本文刊载于《民俗研究》2021年第5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刘锡诚]我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下一条: ·[王杰文]普罗普与巴赫金
   相关链接
·[游红霞]妈祖文化与郑成功文化的谱系交融及其对两岸民众认同的影响·[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研究的民族融合意识与传播研究范式·[郭晓宇]长生不老之药与镇地之宝:民众对人参的地方性认识
·[王杰文]超越“文字中心主义”:重估顾颉刚先生的民俗学方法论·[赵李娜]从“国家-民众”到“家庭-自我”:中国家庭民俗学的演进轨辙
·[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刘丽丽 陈刚]纸上看花与乡野听歌
·[林玉惠]民众之学:中国珠算博物馆的民俗实践·[龚德全]作为“民众道教”的端公信仰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李向振]面向“民众的知识”和知识生产的现代民俗学
·[程梦稷]从“新国风”到“歌谣学” ·[武振宇]民俗文化视域下山西忻州方言俗语解读
·[吴雨馨]乡土生活中的民间小戏对民众的意义·[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
·[袁帅]孟姜女故事研究综述·[袁瑾]民众的诗情:歌谣研究70年综述
·[穆昭阳]民国时期福建地区民俗学研究者的文化交往·[朱以青]基于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