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托马斯·道森等]阅读艺术,书写历史——南部非洲的社会变迁与岩画
  作者:托马斯·道森 路易斯·威廉姆斯   译者:张嘉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1-22 | 点击数:6779
 

  (二)南部非洲岩画与联合的萨满教巫医群体

  我们认为在“联合的萨满群体”中风格一致的岩绘作品暗示了在社会进程中个体或小团体的发展被限制。岩画不仅反映了社会状态,通过画面更是反映出了人工制品和一些动物的情况,这些是与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相关的物质文化的一部分。这些画面帮助我们再现了某些具体的社会关系并有权力渗透其中。正如对终极真实的精神世界中发生的事情进行“有效”的解释一般,超自然的力量在社会中得到认可,其实是一种宇宙观,在萨满教中并没有哪种力量比另外一种力量更为强大。你不能用一首歌来对此进行辩论,也无法用充满超自然力量的图像进行证明。

  随着殖民主义的扩张,19世纪前十年社会习俗开始迅速地变化,艺术成为斗争的一种方式。这一时期布须曼群体和个人对殖民主义的扩张和对所谓的“姆法肯”(mfecane)的破坏做出了多种多样的回应。尽管没有一个布须曼人的传教工作是成功的,但一些人仍旧住在布道场所里或附近。更为重要的是,一些群体与农业族群的首领建立起了联系。起初,这些布须曼人继续生活在他们曾经居住的土地上,居住地也并不局限于农业定居或游牧的牧场,有时候也住在岩棚中,但是布须曼人和农民进行贸易,他们的萨满巫师为农民求雨。一些布须曼的妇女和农业族群通婚,通过彩礼的形式使布须曼家庭得到了牛群(图2)。在一些情况下,布须曼人的首领控制着他们的领土,求雨的萨满巫医要么是首领本人,要么是与首领关系密切的人。例如,有个名为“巴德曼”(Baardman)的首领,居住于岩棚之中,这个岩棚因一组求雨动物的岩画而闻名。布须曼人定居人数的不断增加是基于通过求雨或彩礼从农民那里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畜群。而像“巴德曼”这样栖身于岩棚之中不仅与力量和声望有关,更是因为他有权控制资源,他有权控制他所领导族群的布须曼人获得牛群和庄稼。正如岩绘中的求雨动物,是具有控制公共资源的特殊人群的象征符号。

图2 “求雨动物与人”岩绘,其中人形的阴茎处有两道横线,意为锁阴(infibulation)。地点:南非奥兰治自由邦东南部Sterkstroom地区。颜色:褐色、白色

  一个相似但并非完全相同的现象在卡拉哈里的冈梓(Ghanzi)地区被发现。在这里,土地被白人农场主占领者,布须曼人只能被迫受雇于此。当繁重的农耕劳动限制了布须曼人的活动时,从一个农场到另一个农场进行治愈仪式的巫医(不从事岩画制作)越来越少。现今,巫医们通过所拥有的力量获取更高的社会地位,并成为德高望重的医者,他们在家里圈养少量的牛群,这也是政治权利的体现。这些萨满巫医逐渐成为领导者而不再仅仅是精神世界的领袖。

  东南部山区的发展与这种历史轨迹不同,19世纪来到这里的殖民者获得了统治地位,消灭了羚羊群,布须曼人的土地也急剧缩减,这使他们和农业族群的首领产生了密切的联系,一些布须曼人的家庭继续生活在首领的农庄里。这些家庭中求雨巫医的后代在特兰斯凯地区(Transkei)依然得到认可和尊敬。有些求雨巫医的后代制作岩画直到19世纪,甚至到20世纪的早期。随着人们移居农业村庄去生活,岩棚逐渐被遗弃,其上的岩画也失去了意义,岩画的创作逐渐停止。

  在这个被殖民化的过程中,最初当地的布须曼人从之前栖身的岩棚移到农庄中居住,在这一过程中,萨满巫医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他们的岩画创作,增强了他们的政治身份;对于这一观点,从岩画中可以找到两方面的证据。

  首先,萨满巫医的群体和周围的人群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萨满巫医有着精致的装饰、裙子等(图3)。这些画面体现出,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中,萨满巫医可能意识到了自己独特的政治角色,或许仍然受到平等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和群体中其他人观念的限制,并与群体的影响力相关联,在这些群体中,每一个成员都保持着一定的个人主义和独立性。

  权力角色发展的第二个证据就是,这些岩绘除了只有一小部分比较分散,其余的都相对集中于东南山区中的一个小区域。大约在巴克利(Barkly)东部麦克利尔(Maclear)或附近的地方。在这一区域,被殖民者称为“无主之地”,也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布须曼人在南部最后的庇护所。由于这一地区被布须曼人占有,“无主之地”这一名称就颇具讽刺意义。在一组画面中,通常有一个更高大的巫医占主导地位,画面中对这个巫医的描绘更加细致,有时候会有一些面部特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张举文]从刘基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象看民俗认同的地域性和传承性
下一条: ·[孙发成]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中的“隐性知识”及其当代转化
   相关链接
·[刘程]论中国古代岩画中的巫术意象·[刘程]论中国史前岩画的造型特征
·[庞晓梅]格列宾希科夫和他的满语、民族志与萨满教研究·[林安宁]活态神话让花山岩画“活”起来
·[色音]蒙古族萨满文化:变容与保护 ·[唐钱华]彝族苏尼的萨满特征及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感受《萨满神歌》的独特魅力·中国岩画实现世界遗产零的突破
·中国湖北神农架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大会将于17日恢复在伊斯坦布尔举行
·世界遗产大会暂停·世遗大会因土耳其政变暂停 湖北神农架项目尚未审议
·花山梦——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申遗之路·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等四处文化景观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申遗·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于7月10日至20日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会议
·[郭淑云]萨满教星辰崇拜与北方天文学的萌芽·南部非洲岩画及其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奇的萨满“面孔”·[陈岗龙]天鹅处女型故事与萨满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