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王宪昭]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学术史探微——以《民族文学研究》为视角
  作者:王宪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0-08 | 点击数:6799
 

      三、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薄弱环节与思考

      对《民族文学研究》创刊30年来的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有关分析, 我们感知民族神话研究在当代中国神话研究以及中国文学乃至文化研究中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长足发展,同时,不难发现该领域研究与中国神话研究实际需要还存在相当差距,特别是在当今国家高度关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提高中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大背景下,我们在积极总结以往民族神话研究的经验之时,还应发现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扬长避短,与时俱进,真正将民族神话研究推向新的阶段。

      (一)避免少数民族神话研究成果的不均衡,推动各民族神话研究的全面 繁荣

      纵观《民族文学研究》30年期刊发表神话研究成果,对于民族神话的许多领域的研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有些民族神话的关注度较高,而有些民族神话则缺乏研究,从统计数字看,虽然涉及少数民族神话的文章在作品总量中占有较高比例,其中有10个民族的神话研究文章超过5篇,但仍有布朗族、德昂族、独龙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仡佬族、哈萨克族、京族、景颇族、拉祜族、傈僳族、仫佬族、怒族、普米族、撒拉族、水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等19个民族的神话没有发表专题研究文章。特别是那些人口较少、地域相对偏远、经济相对欠发达的民族,其神话往往在保持着原生活态的同时,在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下 传统文化环境和神话传承也相对脆弱,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必要的考察和研究, 将坐失当今中华文化复兴进程中发现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良机。

      同样,在民族神话的类型研究方面,像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文化英雄神话等研究相对集中,而动植物神话、争战神话、文化起源神话等则相对薄弱。这些领域在今后神话研究中值得关注。

      (二)突破微观研究和封闭式研究的局限,开拓民族神话研究的新领域

      回顾以往民族神话研究,过于关注个案分析研究,单一民族神话研究的文章比例占有绝对优势,对以神话为依托的民族关系开放式研究相对不足,有些文章缺少问题意识,观点难以体现国家与民族的高度,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当今文化意义和发展趋势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从民族神话的视野看,具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究基础与条件,例如新领域的拓展方面可以在以下几点有所突破:

      (1)跨境民族神话研究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许多民族属于跨境民族,表现出复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征。恩格斯曾指出,“没有一条国家的分界线是与民族的自然分界线,即语言的分界线相吻合的”。这些民族虽然居住在不同国家, 但具有悠久的文化渊源,这些文化关联可以在神话中找到丰富的佐证。从某种意义上说,跨境民族文化关系研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和当代民族问题中的一个热点。纵观历年来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这方面成果相对较少,把跨境民族神话研究纳入视野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将成为改善或发展周边睦邻友好的一个重要路径。

      (2)少数民族神话的 “民族性” 研究

      神话不仅可以作为一个民族的“神圣叙事”, 蕴含着神圣的民族情感,也往往支撑着一个民族生存与繁衍的信仰,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往往 需要从它的神话入手。如何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大背景下的各民族文化特色, 离不开对特定民族神话“民族性” 的认知与判断,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作为文化载体的神话能担当此任。当然,研究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在不同 的民族神话中比较出谁优谁劣,谁早谁晚,谁主体谁边缘,而恰恰需要坚持“各美其美,与人之美,美美与共” 的民族观, 需要更多地关注神话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和文化共性,从神话解读中找出各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互信。

      (3)少数民族神话的 “应用性” 研究

      许多民族神话不仅是这个民族不可再生的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该民族古老的民族精神,了解和解析这些神话对于增进民族 文化交流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许多民族地区政 府正是依靠古老民族神话走出去的“文化塔台、经济唱戏”的战略,激发出民族文化的新活力。更有一些民族地区通过学术策划将神话元素融入公园建筑、乡土教材、民风教化等社会实践中,都可以作为当今民族神话研究的有益借鉴。

      (三)改变传统的简单化的研究方法,倡导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

      30年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创新有目共睹。但不能否认,少数民族神话理论研究并非没有明显欠缺,如对国外神话理论找论据的现象比 较突出,神话本土化研究方法相当薄弱等,主要表现在对民族神话的本体与 本土研究往往缺乏问题意识,特别是相关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方面显得保守, 很多作品难以打通神话跨学科研究的壁垒。
对此,我们作出如下讨论:

      (1)民族神话资料学研究

      当今时代的信息数字化和网络传播已深刻影响着学术研究。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普及,原来实体性质的图书资料正以新的信息传媒方式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这种现代化传媒的新手段彻底改变了以往对知识的博闻强记作为学问的经院式研究方法,而大量的少数民族神话资料的梳理已成为升华为新知识、新观点的便捷途径。所以,需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审时度势,加强少数民族神话音影图文资料的采集,加强神话专题数据库建设,进而推动民族神话研究的整体发展和质的飞跃。

      (2)神话母题学研究

      “母题” 作为神话叙事过程中的最自然的基本分析元素, 这些元素可以在神话的各种传承渠道中独立存在,也能在其他文类或文化产品中得以再现或重新组合。可以利用母题的客观性、典型性、直观性、组合性和流动性等特性,通过对中国各民族神话一定数量的母题的提取,充分比较各民族神话内在的关联性,在不同民族神话间搭建起比较与交流的桥梁,进而推动民族神话创作的规律性研究、民族区域性研究和民族文化板块类型研究。

      (3)民族神话的符号学研究

      神话作为一个民族口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大传统, 在民族文化发展进程中往往具有“原型” 影响力,深刻影响着书写创作这种小传统。如何分析人类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可以通过神话分析并设定一系列 特定的人类文化符号去实现,在后世作品中通过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再现与 创新,形成新的文化创作,使人们重新感悟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底蕴,也使当今文化真正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注释与参考文献请见原文

本文原载:《华中学术》2015年第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廖方容]壮族师公戏起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述评
下一条: ·砥砺前行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相关链接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
·[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
·[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