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朝戈金:从三个故事看文化遗产保护与“民心相通”
  作者:朝戈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2-03 | 点击数:7855
 

  习近平引用司马迁总结先秦、秦汉历史有关“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的说法,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对民族地区特别是边疆地区是个大利好。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边疆开放开发步伐,拓展支撑国家发展的新空间。”这一“新空间”就包括了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优势,也包括了承载多样性文化因素的各民族人民在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中发挥的对外“人心通”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民族政策中尊重差异、缩小差距的基本理念,与“一带一路”大棋局倡导的人文精神和互利共赢,是完全相通的。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看到有这样的说法,即践行民族政策、尊重民族认同会导致族群间的疏离感,会削弱民族团结。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就有对这些质疑的有力回应,可见持有这些看法不光在国内,国外也有;不光今天有,以前就有。所以,引用该报告中的话来说:鼓励多样性并不排斥忠诚和国家统一;多样性并不是剧烈冲突的根源;鼓励文化自主权并不是传统主义对人权的排斥和拒绝;多样性并不妨碍人类增长和发展。这样的论断,是意味深长的。

既要讲好“中国故事”,也要讲好“人类故事”

  2017年5月,习近平倡导要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丝绸之路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作为“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上的首位发言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也回顾道,“在几千年里,丝绸之路的传奇故事讲述着遇见——民众间、文化间、宗教间、知识间的遇见。丝绸之路讲述了相互理解驱动下的人类进步的故事,提醒我们没有一种文化能够孤立封闭的发展繁荣。”进而她指出,通过代表古老丝绸之路精神的教育、文化与科学创新等软实力连接各国人民将为和平与共同繁荣创造新的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软实力基本建设,为青年一代提供知识、价值观和开放的思想,让他们可以塑造更全纳、更和平的社会、掌握多样性的语言、能穿行于各种文化之间。”文化遗产保护与“民心相通”关系密切,发掘其中的话语资源可以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基于历史文化记忆、人文思想脉络和多重身份认同的智力支持,丰富“文明交流互鉴”的学理阐释。

  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为当前的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已经体现在国家层面的庄严表述中——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成为向世界发出的诚挚吁请。冲破地域或区域障碍,沟通世界、促进人类和平,一带一路倡议当能发挥积极作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能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和维护人类永久和平提供什么对话资源,则是我们今天应当思考的重要话题。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不仅是一个经济事件,更是一个文化事件,是中国文明型崛起的标志。在今天看来,这种有关“崛起”的言说已经与“文明交流互鉴”的平等对话精神构成了并不那么和谐的“强势”之声。不过,我们也注意到,还有一些学者已经从尊重文化差异和促进文化间对话的视角关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问题及其发展走向。不论怎样,营造文化间对话的和谐氛围,让文化遗产成为交流、合作和相互理解的话语资源,既要讲好“中国故事”,也要讲好“人类故事”,才能在地方、国家、双边或多边、区域或次区域层面改进文化间对话及和平文化建设的环境、能力和方式。写到这里,遥想跨越了数千年的古今丝绸之路,跟随先哲们的脚步,我们迎来的无疑是一次次意义深远的“旅行”。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公众号腾云2018-01-31
【本文责编:张世萍】

上一条: ·杨利慧:抢救性建设京津冀大运河口述史影像库
下一条: ·[张勃]“变风易俗,以致太平”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目录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文化遗产》:2023年第5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