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二十四节气

首页民俗学专题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天地之中一首歌
  作者:记者 王胜昔 通讯员 郝永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2-25 | 点击数:4400
 

年画《二十四节气图》 中国农业博物馆馆藏

  中国农耕文明历史悠久。“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寒露种麦,十天不早。”这些广为流传的节气农谚,是对农事经验的科学总结,如今对农业生产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十四节气衍生出了很多谚语、歌谣、诗文,对文学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诗脍炙人口,雅俗共赏。

  二十四节气在各地传承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俗,如登封千人饺子宴、九华立春祭、石阡说春、班春劝农、苗族赶秋、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等。再如,清明时节各地都有踏青的习俗,这也是一个寻根问祖的节日。对祖先的祭奠是炎黄子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文化标志。

  “在登封周公庙,有每年春分秋分两次隆重的祭祀活动。”闫松涛说。

  二十四节气,这首源自“天地之中”的歌,已经传唱了三千年。它的精神,已经融进我们的呼吸里;它的神韵,充盈在我们的血液里。这一文化瑰宝孕育于四季分明的嵩山地区,普遍适应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进而扩展到整个中国。如今,申遗成功,世界瞩目。二十四节气将以中国国粹的身份重新走向世界,研究和了解二十四节气,就能找到打开中华传统文化大门的金钥匙。如何保护、传承和利用二十四节气这一宝贵文化遗产,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6年12月17日第7版
【本文责编:敏之】

上一条: ·专家:二十四节气在生活中“活着”用着才是真正保护
下一条: ·二十四节气列入非遗名录 能唤回曾经的诗意生活吗
   相关链接
·[张治]媒体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实践初探·关于征集“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研究课题”选题的通知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在京成立·[刘卷 王敏]基于二十四节气与地域文化符号的叙事性产品视觉设计研究
·[张婉婷 刘芳芳]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传播的创新方式研究·[童方云]《二十四节气菜·宴》在常州的呈现
·关于召开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网络视频会议)的通知·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年会倡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经验
·“二十四节气文化艺术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专题║ 二十四节气——历史智慧与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刘晓峰]二十四节气与古代科学精神·[郑艳]春秋代序 日月不淹
·[张勃]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精神·[梁珊珊 祝鹏程]从田园到城镇:二十四节气之于当代的意义
·[杨秀]人间四月天之立夏·[龙晓添]秋向此时分:丰收的节气与节日
·[袁瑾]二十四节气:天人共生的中华时令智慧·[邵凤丽]天时与人伦的融通:二十四节气中的祖先祭祀礼仪
·[王加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功用与当代价值·余仁洪 主编:《中国立春文化与二十四节气研究文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