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刘倩]中国传统艺术也需要策展人吗?
  作者:刘倩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9-07 | 点击数:9797
 

       “无论是传统还是当代,策展这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

  “无论是传统还是当代,策展这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吴洪亮说,如果当下依然只是“挂画”的方式,那已经不仅仅是说博物馆不够专业的问题,而是对观众不负责任,当然对于传统艺术的策展并不仅仅体现在书画门类中。

  如今的策展人张晴从小生活在苏州古典园林的环境中,早年他的工作就是苏州博物馆,曾组织修建了忠王府东路,包括文徵明手植紫藤、江南最大的室内古戏台、桂花园、池塘、八旗奉直会馆……并作为苏州博物馆的展览负责人策划了几十场文物展览;之后在上海美术馆十二年的工作经历,让他成为上海双年展这一国内首个当代艺术双年展的主要策展人;2011年,张晴北上,担任中国美术馆的研究与策划部主任。

  从苏州博物馆到上海美术馆再到中国美术馆,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对于张晴来说是笔巨大的财富,既有中国最传统文物展览的策展经验,又有当代艺术最前沿的先锋理念,就像他曾经就在苏州博物馆做过“万年发展史”“青铜器大展”等最为传统的展览,也做过喻红的大型个展以及最近刚刚开幕的“苏州文献展”。对于记者所提出的诸多问题,他都能侃侃而谈,具有独到的见解。

  张晴认为,“策展人”身份在引进之时是被国内误解,在西方的博物馆,策展人的角色是一直存在的。一个美术馆和博物馆的策展人一定得为博物馆的藏品和博物馆倡导的文化思想和观念去寻找主题,一定是为博物馆、美术馆策展,世界上所有的博物馆和美术馆自己都有庞大的策展体系。

  而他关于策展的工作,早已在90年代开始。以他在苏州博物馆主持策划的“青铜器大展”为例,以明清书画收藏见长的苏州博物馆对于青铜器收藏来说,并非强项,苏州博物馆建馆之后一直没有人做过青铜器展。

苏州博物馆馆藏青铜器

  “我到苏州博物馆第一个展览也是对自己的挑战,把苏州博物馆库房里的青铜器全部研究了一遍,发现其实可以成为一个研究的课题,那就是吴越地区的青铜艺术。把地域框定起来之后,我发现苏博的馆藏中有一把宝剑,是其他博物馆都没有的,这是展览的一大亮点,然后将吴越地区的青铜艺术纳入进来,我手上有什么牌就怎么打,可能在收藏文物的量级上,苏博的青铜器并不出色,但是我以类型学的方式策划与展出。”张晴介绍,当这个展览展出之后,全国各地的青铜器专家都纷纷到苏州博物馆前来观看,因为这把剑是其他青铜器博物馆都没有的,这个展览使得苏州博物馆在青铜器收藏方面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策划了龙美术馆“盛清的世界——康雍乾艺术大展”的谢晓冬,是比较少的在传统艺术大展中明确挂出“策展人”角色的策展人。

  在龙美术馆2014年西岸馆开馆大展“借古·开今”之时,有一个细节,那就是当观众走到瓷器展厅之时,就会感觉到展厅里东西多,但是空间小。“当我跟刘益谦刘总聊起来的时候,他也有点儿遗憾的说,这次展出的东西太多了,尤其是瓷器摆的太紧。尤其是清代的瓷器,都可以做一个比较有规模的单独的展览了。”这成为“盛清的世界——康雍乾艺术大展”最早的契机和心愿。

  之后的2014年,在刘益谦花了2.8亿港币买了鸡缸杯之后,谢晓冬当时为龙美术馆做了“朱见深的世界——一个皇帝的一生及其时代—成化斗彩鸡缸杯特展”,以鸡缸杯为线索来表现明代从开国创建到最后世峰转换的历程,同样能够呈现的则是艺术的转折与变化。也就是从这个展览,开启了龙美术馆的宫廷艺术三部曲。

龙美术馆“盛清的世界——康雍乾艺术大展”

  从开馆大展的聊天而来的“瓷器展”,到后面将思路确定为清代的宫廷艺术视角,谢晓冬希望能够从宫廷艺术这样一个庞大的视角更综合的看清代的历史,恰好刘益谦先生也提出了这样的方向。“我和鲁飞飞先生一起把清三代的艺术花了半年时间梳理出来,希望通过一个比较全面的艺术类型的一个呈现,去探究宫廷艺术跟外部,皇帝审美、宫廷审美、皇帝意志、宫廷意志跟外部世界的一个关系,无论是艺术范式还是时代精神,还是说这种社会的历史怎么去探索这个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 解晓冬说。

  他在谈到自己的策展经历时,告诉雅昌艺术网记者他对策展人职责的看法:一场好的展览首先要有的就是问题意识,要探讨这样的问题,这是首要必备的条件;其二则是呈现展览就像去讲好一个故事一样,就如《华尔街日报》在对一个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时,会从故事开始讲,层层深入到思考和观察之中去,在展览中需要的则是呈现出好的叙事结构和语境,才能够引人入胜带领观众进入展览的氛围中。第三则是学术性,当然所谓学术并非是要具有确定的结论,而是应该带给观众思考,能够让人在看完展览后值得回味,引人深思。

本文原载:雅昌艺术网 http://news.artron.net/20160905/n864204.html,2016-09-05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李汐]我们需要仪式感么
下一条: ·[苏锐]非遗传承要警惕“政策依赖症”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绽放”永恒的诗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龙年说龙“中国龙的文化阐释”
·“你好!中国”旅游推介会在巴黎举行·“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刘晓峰]时空一体化:中国古代时空观的核心特征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