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姜鹏]《中国文化史丛书》出版的台前幕后
  作者:姜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10 | 点击数:3591
 

  此后,出版社不再坚持将六位学者的名字全部删除,而仅要求根据文件删去×××先生一人。最终为丛书长远计,双方都接受了这一决定。被删名的×××先生本人亦未迁怒于编委会,九十年代以后仍与先师通信不断,商讨学术出版等问题可证。

  从1989年到1991年,该丛书又陆续出版了十二种,编委会名单从十七人减为十六人,即上述原因导致的变化。其他则没有任何变化,编委会常务联系人仍是庞朴先生与先师两位。这十二种书分别是:《彝族文化史》(马学良著)、《中国创世神话》(陶阳著)、《中国饮食文化》(林乃燊著)、《中国舞蹈发展史》(王克芬著)、《中国古代火炮史》(刘旭著)、《中国历代官制与文化》(王超著)、《中国杂技史》(傅起凤著)、《中外比较教育史》(许美德著)、《中国文人的自然观》(顾彬著)、《园林与中国文化》(王毅著)、《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来新夏著)、《中国岩画发现史》(陈兆复著)。并非如姜义华先生在口述史中所说的那样,“把庞朴的常务编委也拿掉了”。而且,先师尽到了维护其他编委署名权的责任,其中包括姜义华先生的署名权,尽管已出版诸书中没有一部是由姜先生组稿、审稿的。

  作为编委会成员之一,姜义华先生应该收到过先师于1989年7月29日转发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公函及附信。姜先生为何无视这些事实,反诬先师借助政治事件打压其他编委?如果不是刻意构陷,那我们只能作如下理解,即姜先生的确不是《中国文化史丛书》编辑的核心成员,对很多重要事件的记忆很淡,甚至从来没有弄清过前后曲折,却又一心要树立自己倡导文化史研究的形象,故有了口述史中那些离题万里的“回忆”。以这些原始工作文档为依据来看,姜先生的“回忆”充满了想象,想象自己是组织文化史丛书出版的核心人物,想象他人利用其政治上的“正直”对其排挤、打压。但身为历史学家的姜先生忘了,想象终归是想象,无法代替事实。这些与事实原委根本不相应的“回忆”,反倒证实姜先生只是十七名编委中的一名,而且是对已出版各书未见有明确贡献的一名。2012年,姜先生出版过一本书,题为《信史立国》(上海人民出版社),后又在其他文章和访谈中提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用虚构的历史代替真实的历史(如《研究历史要怀有敬畏之心》,共识网2013年11月12日刊发;《信史立国》,《北京日报》2013年11月25日),陈义甚高,然贵在言行一致。

  与姜先生口述呈现的面相相反,先师从不抹煞其他编委的功劳,有善必录。除推崇庞朴先生的首倡之功外,还在《〈中国文化史丛书〉组稿情况》中将其他编委的贡献一一注明。如丛书曾拟约请田自秉先生撰写《中国染织史》,请李松先生撰写《年画与民俗》,先师即在《组稿情况》中注明“二稿均金维诺约、审”。原计划拟由先师与姜义华先生合著《中国文化史·近代编》,虽未成书,但也记录在案。

  出版曲折

  前引姜义华先生口述最后一句是:“后来,《中国文化史丛书》就出不下去了。”我们不知道姜先生的本意是什么。但放在这个语境中,很容易让读者误会,是由于先师打压、排挤其他编委导致了丛书出版终止。前已一一辨明,姜先生所述既非事实,则更不可能与丛书出版终止构成因果关系。为让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真相,我们也附带谈谈丛书出版过程中遇到的真实困难。

  丛书原拟分十五类,出版一百种。至1985年3月,已确定稿约意向的著作达六十四种。但实际出版工作,并未如计划中那般顺利。有些稿约未及时兑现,还有些初稿经专家审阅后发回重改等等,都是延缓出版计划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出版社面临的实际压力。1988年至1989年,先师曾至国外访问一段时间。1989年春回国后,即收到庞朴先生来信云:“丛书事大不好。去年一年只出一本书,即佛教与文学,今年已四月,一无动静。”庞朴先生曾多次去信出版社相关人员询问具体情况,得到的答复是,其一出版社正面临改组,延缓了正常出版计划;其次该年度出版社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难以大规模支持学术出版。

  至1990年,丛书共出版至二十二种。1991年,出版社方面提出将原计划一百种压缩至五十种的建议。面对实际困难,先师草拟了《关于〈中国文化史丛书〉的意见》,调整出版方案,大体取重舍轻,提出二十八种组稿书目,以期与之前的二十二种合成五十种之数(按,此处所说二十二种,未计入1991年当年出版的《中国岩画发现史》)。此后,从1994至1996年,又陆续出版了三种新著:《理学与中国文化》(姜广辉著)、《少数民族与中华文化》(田继周著)、《中国民间信仰》(乌丙安著)。这三种新书,都属于先师重新规划的项目范畴。可惜由于人力、物力的匮乏,在这三种著作出版后,丛书的出版不得不宣告终结,未能完成原先的宏大计划。但已有的这些书目,很多已经成为思想文化史研究的经典著作。重掀文化史研究热潮的目的,应该说已经达到了。 ■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上海书评 2016-03-13 09:09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吕微]从类型学、形态学到体裁学
下一条: ·[杭海]中国纹样的西方读解
   相关链接
·《青海村落民俗文化志丛书》正式启动·《满族民俗文化》丛书亮相 输出阿拉伯语版权
·[王焰安]民俗学丛书的销售广告·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山东村落田野研究丛书》出版发布会暨“改革开放与乡村社会建设”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行
·“河南风俗志”系列丛书出版发行·书讯|《多元一体视阈下的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丛书》
·[柳和城]茅盾与《ABC丛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百余册亮相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刘宗迪:《七夕》(三联“节日中国”丛书)·[朝戈金]《格斯尔》研究新乐章
·中国民间文化影像志丛书:用影像与文字记录民族志·黄涛:《中秋》(三联“节日中国”丛书)
·[范生彪]从“发现”到“阐释”:一套必读的神话学研究经典丛书·中国首部调查传统节日丛书《中国节日志》首发
·“中国端午节”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端午节》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专家谈民俗保护:应积极探索学界和地方政府合作新模式·《中国端午节》丛书在嘉兴首发 填补民俗研究空白
·[刘晓峰]端午节研究的历史回顾·《中国端午节》丛书首发式及“中国端午节与嘉兴端中国午习俗”专家访谈在嘉兴举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