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周星]秧歌舞/忠字舞/广场舞——现代中国的大众舞蹈
  作者:周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3-29 | 点击数:19492
 

  “忠字舞”:群众向领袖的效忠仪式

  如果说从黄土高原兴起的“新秧歌运动”席卷全国,是一种从农村到城市的渗透过程,隐含着民心向背的指向和一种新的民族艺术形式异军突起的意味,那么,1964年由周恩来主导推出的国庆15周年献礼项目——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则意味着民间草根的艺术形式逐渐地让位于更加舞台化、精致化、典雅化的官方艺术形态。虽然两者都具有“革命性”和“功利性”,但相比较而言,前者确实尚有民间、民俗和民众文化的土壤可以依托,后者则更加意识形态化,成为一种官方文艺甚或“党文艺”,非常明确地具备了歌功颂德、为开国领袖建构个人权威的基本属性,甚至可以说它是建国后持续酝酿的“红色文化浪潮” [24]的一个高峰。无论“文化大革命”的缘起是多么复杂,若仅从艺术形态而言,从个人崇拜被升格为政府文艺的目标等意义来看,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确实是提供了为数众多的表象符号和初步成功地预演了一套系统化的身体语汇。

  建国初期的秧歌舞,除了进入国家汇演机制的部分,至少其形式上尚保留着一些民间的、质朴的、群众参与性的广场艺术形态;而由《东方红》开辟的强化路线斗争的意识形态和涉及国家道路选择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相互混合的舞台艺术,则以室内的舞台展演和观赏性为突出特点。虽然两者的共性在于它们都曾经尝试以艺术图解式地表现和服务于当时的政治,但后者的《东方红》尤其倾向于直观、简单、甚至浪漫地去描述和反映中国革命的进程,结果导致出现了雷同化和模式化等颇为明显的问题。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深刻地影响到此后数十年间中国民众的审美取向,在某种意义上,它也形塑了一个时期之内中国人的身体表象。伴随着建国后17年文艺路线被更加激进的意识形态全面否定,曾经在《东方红》中有过精湛表演的艺术家们,稍后多在一场更为狂热的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了批判,以舞蹈而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符号化、机械化和几乎是全民性的“忠字舞”浪潮。和较早时期的秧歌舞正好相反,忠字舞的普及乃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个从城市到农村急速传染的过程。

  关于忠字舞的起源,可谓众说纷纭,较为令人信服的一种解释是把忠字舞理解为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社会向毛泽东表示效忠、亦即全民性的“忠字化”运动的一个环节。因此,谈论忠字舞也就无法就事论事、就舞论舞,而应该是在文化大革命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和特殊环境之下去理解它。作为当年风靡全国的“时尚”,忠字舞大约流行于1967-1970年的两、三年间。有一种说法把忠字舞视为红卫兵的发明,认为它是在毛泽东多次接见红卫兵以及全国红卫兵争相效忠的运动过程当中自发产生的。也有说忠字舞大约是从1967年起,仅仅流行了两年。[25](209)还有一种说法:忠字舞最早是在1969年前后,先从空军开始传出这种舞蹈,后来才逐渐扩展到全国各个行业和各地城乡。[26](142-145)忠字舞最早可能是率先由专业文艺团体或舞蹈队员在舞台上表演,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因其迎合了个人崇拜而引起了群众的模仿,遂使全国均卷入其中。[27]后一种见解,和本文对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追溯不谋而和。至于认为忠字舞起源于经过改编之后的内蒙古民间舞蹈“安代舞”的意见,大概是由于关注到“安代舞”中跺地为节并舞动红绸的舞蹈语汇和忠字舞的某些舞蹈动作较为类似,但这种看法对忠字舞的理解稍嫌狭窄。  

  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毛泽东的效忠,又被称为“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四无限”(对毛主席无限热爱、无限信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将其内容具体化并予以身体表象的诸多方式之一,便是忠字舞。作为一种群众性的图解式舞蹈,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当时一系列毛泽东个人崇拜仪式中最为扎眼的一种。 ②与此相类的,还有“毛主席像章”[28](176-197)“红海洋”“大颂扬”“红宝书”等等;当时很多地方甚至还在家家户户的门上或张贴或喷漆,以装饰出红色的剪纸图案,亦即在毛主席像的下面显示出一个“忠”字。由此可知,忠字舞其实只是当时“忠字化”系列文化产品中的一种而已,它作为一种“体态型政治符号”,[29]因其直白、简单而很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在当时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均彻底“政治化”[30]的背景之下,个人崇拜已经成为那个时期内最为主流的“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也就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忠字舞正是当年此种主导性政治文化的一个环节,它盛行于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时段,与建构毛泽东绝对神圣权威的个人崇拜意识形态之从逐渐强化到无以复加,再到慢慢式微的全部过程相始终。忠字舞在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实现“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前后席卷全国,达到极致,随后便迅速退潮。

  当时旨在歌颂毛泽东和向毛主席表示忠心的歌舞不胜其多,但“忠字舞”一词特指一种较为独特的舞蹈。关于忠字舞的“记忆”,湖南诗人胡遐之的《文革杂咏》有如此描述:“忠字舞,手应锣,脚应鼓;一声号令为军伍。忠字舞,心应鼓,口应锣;舞时更唱语录歌。忠字舞,狂且野,飙轮火被金光射;忠字舞,野且狂,舞兴浓处昼夜忘。左旋右转无己时,男女老少俱难辞。爹娘仆地儿孙赞,忠于领袖有何碍。曲终舞罢祝无疆,更有林总永健康!” [31]实际上,对于忠字舞的具体舞步、舞姿等,后人是有不尽相同的回忆性描述。据说忠字舞的预备姿势为:舞者右手高捧红宝书或红绸巾,左臂曲于胸前,双脚立正;或左腿半蹲,抬头仰望右手高举的《毛主席语录》;等音乐序曲一结束,即口唱歌曲,开始起舞;当歌曲结尾时,舞者右手高举红宝书并上下挥舞,并呼喊“万寿无疆!万寿无疆!”再次明确向毛泽东献忠的主旨。普通大众跳忠字舞时,对服装要求不高,但红卫兵、在校大中小学生以及各个机关单位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跳忠字舞时,服装则有一定的格式,往往采取“军便服”的装束,头戴黄军帽,斜背黄色的军用书包,腰间扎有军用皮带,胳膊佩戴红卫兵或红小兵袖章,脚穿解放鞋。实际上,这身装束本身就是政治忠诚的身体表征。[32]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陈艳】

上一条: ·[徐刚]先秦时代的口传与学术传承
下一条: ·[王逍]“透明式”跨族群收养关系的文化诠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