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陈烁]敦煌讲史类变文与成人仪式考论
  作者:陈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06 | 点击数:53299
 

  敦煌变文所描述的伍子胥、舜和刘家太子的故事,主要人物和情节与上述古史传说的记载相似,只是在某些具体情节上有所拓展,并增加了相关的人物。如变文所载伍子胥故事的“渡河”情节,即在古史传说的基础上反复渲染:

  悲歌以(已)了,更复前行,信业随缘,至於颍水。……

  子胥哭已(了),更复前行。风尘惨面,蓬尘映天,精神暴乱,忽至深川。水泉无底,岸阔无边。……

  悲歌以(已)了,行至江边远盼,唯见江潭广阔,如何得渡!芦中引领,回首寂然。不遇泛舟之宾,永绝乘楂之客。唯见江乌出岸,白露(鹭)鸟而争飞;鱼鳖纵横,鸕鸿芬(纷)泊。……[20]

  与此相应,伍子胥在逃难过程中所遇到的人物和获得的救助,也在《吴越春秋》等书所载“渔父赠食”与自沉、路遇“打纱女”的基础上,增加了“遇姐”、“遇妻”等情节,但故事情节的核心“逃难”和“渡河”,却是没有改变的。再如《舜子变》中所写舜子所遭受的迫害及其“获救”情节:

  瞽叟打舜子,感得百鸟自呜,慈乌洒血不止。舜子是孝顺之男,上界帝释知委,化一老人,便往下界,来至方便与舜,犹如不打相似。……

  即三具火把铛脚且烧,见红炎连天,里(黑)烟且不见天地。舜子恐大命不存,权把二个笠子为 ,腾空飞下仓舍。舜子是有道君王,感得地神拥起,逐(遂)不烧,毫毛不损。……

  瞽叟便即与大石填塞。后母一女(心)把着阿耶,杀却前家歌(哥)子,交与甚处出坎。阿耶不听,拽手埋井。帝释变作一黄龙,引舜通穴往东家井出。[21]

  在上述故事情节中,突出了舜被父亲瞽叟和继母迫害的情节,是对《论衡》等书所载舜之家庭故事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增加了一位“全能型”的救星“帝释”,特别是其中“帝释变作一黄龙”,似可看作是对古史传说中舜与动物的“友善”关系的改编。至于变文中“刘家太子”的逃难故事,也与《后汉书》等史籍所载刘秀逃难故事有相似之处:

  太子遂乃潜身走出城外。逢见耕夫。遂诏耕夫,说是根本:刘家太子被人篡位,追捉之事,诸州颁下,出其兵马,并乃擒捉。其耕夫遂耕垄土下埋地。口中衔七粒粳米,日食一粒,以济残命。……

  其太子却乃出土,问其耕夫:“今投甚处,兴得兵马,却得父业?”耕夫答曰:“昆仑山上有一太白星,若见此星,得其言教,必乃却得父业。”[22]

  从上文可以看出,“刘家太子”在逃难过程中被一位“耕夫”所救——这位“耕夫”不仅救助了他,更指导他如何复兴“帝王之业”。虽然从身份看,变文中的救助者已从刘秀故事中的“白衣老父”变为“耕夫”,更贴近了民间的现实生活,但救助过程中“口中衔七粒粳米,日食一粒,以济残命”的情节叙述,仍然突出了这位“耕夫”的神秘特征。

  综观上述故事及其演变,可以看出从古史传说到敦煌变文,有关伍子胥、舜、刘家太子(原型为刘秀)的故事,其核心情节“磨难”与“救助”,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可知古史传说与敦煌讲史类变文的故事情节与思想主旨,二者之间实有深刻的相通之处。那么,这种相通之处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深层原因和内在动力推动这些故事在敦煌地区的传播?敦煌讲史类变文对有关历史人物故事情节的改编,又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内涵和文学意义?下文即以对敦煌讲史类变文情节的进一步分析为基础,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4年09月05日 07:0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孙少华]史书“故事”的文体衍化与秦汉子书的叙事传统
下一条: ·[李琳]故事视角下的古代英雄传奇
   相关链接
·[张纯]皖北民俗中“剪压(鸭)尾”成人仪式的文化内涵·[牛钧鹏]敦煌讲史变文所见唐代民间文化合流现象探析
·[张举文]成人仪式研究的一部经典民族志著作·[黄景春]敦煌变文中帝释取代天帝的原因分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