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赖歇尔]口头史诗的音乐与演述[1]
  作者:卡尔·赖歇尔 (Karl Reichl)   译者:姚慧 李修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6-28 | 点击数:15888
 

  在北方传统中,壮士歌的演述是无伴奏的。更进一步讲,在许多史诗传统中(也不是全部),只有一位歌手演述史诗;因此音乐是单声的。由于每一诗行基本上都用相同的旋律来演唱,壮士歌史诗的音乐能够被称作是单诗行同曲体的(stichic)。歌词和旋律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音节式的,即每一音节对应一个音符。每两个音节对应一个音符的也能找到,下面有两个旋律片段是每一音节对应四个音符的。节奏和节拍是清晰且规整的;根据下面的谱例,我们也有两种节拍的结合体[14],在弱起的3个八分音符之后,紧接的是11/8拍(在第5个八分音符后有1个休止符)和一个9/8拍(5个八分音符加1个休止符)。换言之,旋律在节拍上由3、5或6个八分音符的节拍组构成。从节奏上来讲,这些节拍被认为是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结合体。

  谱例1

  在它的轮廓中,旋律轮廓可以被描述为“流畅的”和“似歌曲的”(song-like)。换言之,上行和下行乐句之间具有连续性,大体保持在一个五度音程(e1-b1)的范围内,偶尔也会通过一个更低的全音(第二行和第三行的d1到e1)和一个更高的小三度(第四行的d2)音程来完成超出五度范围的旋律进行。各种旋律音符之间的音程关系主要是二度音程(即旋律的进行通过二度音程来完成),这是在两个由4个十六分音符(b-a-g-#f,a-g-#f-e)组成的下行乐句中最显著的一个特征。除了二度音程之外,也有各类的上行跳进——小三度(#f-a)、四度(#f-b)、五度(e-b)和六度(#f-d)——和偶尔的下行跳进(小三度a-#f,四度g-d)。旋律的基本框架能够被描述为一个从e到b的三次上行和随后至#f或e的一个下行(的旋律进行)。还有三次下行跳进,开始和中间的跳进(b-a-g-#f),以及最后一个到更低音的跳进(a-g-#f-e),旋律以e为结束音;音阶可以等同于现代的E小调(伊奥利亚调式)。

  从上述大致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确立描述史诗旋律的各种参数。其中有:[15]

  无伴奏的(unaccompanied)/ 有伴奏的(一种乐器/几种乐器)(accompanied)

  单声的(monophonic)/复调的(polyphonic)[16]

  单诗行同曲体的(stichic)/ 多诗行异曲体的(strophic)

  音节的(syllabic)/ 非音节的(non-syllabic)(有装饰音的melismatic)

  规整的节拍或节奏(regular metre/ rhythm)/ 不规整(自由)的节拍或节奏(irregular [free] metre/ rhythm)

  “单调的”旋律轮廓(“flat” melodic contour)/ “变化的”旋律轮廓(“varied” melodic contour)

  窄音域的(small range)/ 宽音域的(wide range)

  级进(small intervallic step) / 跳进(wide intervallic step)

  单乐句的旋律(one-phrase melody)/ 多乐句的旋律(multi-phrase melody)

  五声的(pentatonic)/ 大小调的(diatonic)/ 十二平均律的音阶(chromatic scale)

  西方音阶(Western scales)(教会调式等Church mode etc.)/ 非西方音阶(non-Western scales)(slendro etc.)

  对上述这些参数,我们还应该附加一些更进一步的关于风格特征的说明,比如力度变化(dynamic)的属性和口头特性:

  慢速的(slow tempo)/ 快速的(fast tempo)

  低音量的(low volume)/ 高音量的(high volume)

  低音(low vocal pitch)/ 高音(high pitch)

  流畅的歌唱(smooth singing) / 不流畅的歌唱(non-smooth singing)(随意增减音符的长度rubato,刺耳的声音等rasping sound etc.)

  自然的声质(natural voice quality) / 不自然的声质(non-natural voice quality)(闭塞音glottalized voice,鼻化音nasalized voice etc.)

  大量著作集中于对民间音乐和非西方音乐的风格分析,它们揭示了民族音乐学分析的复杂性和困难性。根据这份资料,上述所列参数很容易通过一种精巧地、更精密的网格来加以补充。然而,在现有的讨论语境中,这样粗略的说明就足够了。一些详细阐述将在本文的后半部分和这本书的各个章节中得以呈现。[17]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下载相关附件>>>>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杨杰宏]跨境民族的宗教信仰与口头传统关系
下一条: ·[叶舒宪]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类型及文化生态
   相关链接
·[徐嘉抚]辽西皮影戏伴奏音乐的文化解读·[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
·[梅联华]民俗音乐保护与传承初探·[陆帅]二人转正戏中的萨满文化初探
·[董秀团]云南白族大本曲曲目创编与演述的“在地化”实践·[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
·[施尧]冲绳神歌的再语境化实践:以首里库尔纳保存会为例·[任积泉]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音乐遗存及活态传承状况浅析
·[何志清 刘玉珏]赣南采茶音乐创腔手法中的“主调选择”与“主题贯穿”·[姚慧]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吴霜]亦乐亦俗·[王威]新媒体语境下的口头传统演述
·[苏娟]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越弦音乐文化艺术特征探赜·[黄璜]景颇族神话传统的创造性主体研究
·[韦柳相]苗族“亚鲁王”史诗程式化分析·[梁家胜]民间叙事的演述逻辑与建构机制
·[罗宇博]湖南临武(油湾)傩戏“元宵祈福”音乐文化功能研究·[康丽]从“故事流”到“类型丛”:中国故事学研究的术语生产与视角转向
·[杨杰宏]音像记录者在场对史诗演述语境影响·[斯钦巴图]史诗歌手记忆和演唱的提示系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