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胡阳全]近十年国内傣族研究
  作者:胡阳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4-22 | 点击数:9404
 
 
三、文化和宗教研究
 
关于傣族文化的研究,是近年傣族研究的又一热点问题之一。仅出版的专著就有:岩峰主编《傣族文化大观》,王松等著《傣族佛教与傣族文化》,赵世林、伍琼华著《傣族文化志》,刘岩《南传佛教与傣族文化》,黄惠焜著《从越人到泰人》(上书分别为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1998年版、1997年版、1993年版、1992年版),王懿之、杨世光编《贝叶文化论》,高立士著《西双版纳傣族的历史与文化》(分别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992版),郭家骥《西双版纳傣族的稻作文化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王尧主编《中化文化通志·傣族文化部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等专著。论文有:杨庆《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规划思想的文化渊源》(《思想战线》2000年第4期)、《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文化形态》(《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村寨的保护与开发》(《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等文,就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村寨(聚落)的原始规划思想、文化形态、保护与发展进行了介绍。章立明《傣族文化当代变迁的思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认为:傣族文化在当代变迁中,现代化与民族化、现代性与传统性胶着在一起,表现出兼容并蓄的走向。郑晓云《“花腰傣”的文化及其发展》(《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认为:当代“花腰傣”文化新的内涵可定位为一种服饰、原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现代发展相适应的多位一体的文化。有关傣族文化的研究论文还有很多,此不赘述。
关于傣族宗教的研究。朱德普先生出版和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朱德普著《傣族神灵崇拜觅踪》(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认为:从傣族原始宗教祖先崇拜发展的寨神、勐神及其神灵崇拜,是傣族本乡本土滋生的宗教信仰,为各地傣族所共有。在《傣族的巫师及其历史演变》(《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认为:傣族巫师在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女巫、巫师最早是氏族长或部落首领。朱先生的论文还有:《傣族原始土地崇拜和古代汉族社神比较》、《古代傣族原始宗教文化向山区渗透试探》、《傣族神器“达尞”及其影响》(分别为《中央民院(民大)学报》1992年第2期、1993年第5期、1995年第1期)《傣族的虎图腾》(《民族研究》1995年第6期)、《傣族佛教和原始宗教的关系试析》(《思想路线》1992年第3期)、《傣族“祭龙”、“祭竜”之辩析》(《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等文。罗阳《傣族的分布与宗教信仰的异同》(《思想战线》1998年第10期),该文对傣族的原始宗教和上座部佛教的异同进行了探讨,从中可以了解傣族宗教信仰的同源性与变迁。和少英《金平傣族的丧葬习俗及其灵魂观述论》(《民族研究》1992年第4期),则对金平傣族丧葬习俗与灵魂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和研究。论述傣族宗教的论文还有:杨甫旺等《金沙江河谷傣族的稻作与祭祀》、鲁愿兵《小乘佛教在傣族地区的传播及其与原始宗教的关系》(分别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1997年第4期),甘玉贵《试论小乘佛教的传入对西双版纳傣族社会的影响》(《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等文。
 
四、经济发展和科技研究
 
关于经济发展研究。彭永岸《傣族传统文化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一文,从傣族的婚嫁习俗传统有利于计划生育和实现人口的低增长,火化殡葬、与天同在与地共存,广种铁刀木、发展薪炭林、保护生态环境,团结友爱互助与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傣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张云忠《山区脱贫致富的成功之路——永兴傣族乡的调查》认为:永兴乡的经济发展,必须要大干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走科技兴乡和科技兴农发展之路。(分别载《民族工作》1998年第10期、1999年第8期)。范亚辉《“花腰傣”文化与新平经济发展》(《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认为:“花腰傣”文化可以成为发展旅游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新平在海内外知名度的一大平台。秦家华、岩温扁《傣族贝叶文化与西双版纳旅游业》(《思想路线》2000年第6期)认为:傣族贝叶文化可以充实、深化“西双版纳”这一旅游名牌的内容,可以使西双版纳的旅游业更具民族色彩,更有吸引力,可以开发为文化产业。罗阳、罗丹《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女性经商特征》(《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认为:农兼商是傣族女性经商的特征。郭家骥《西双版纳傣族稻作文化的传统实践与可持续发展》(《民族研究》1997年第6期)一文,运用内源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傣族传统稻作文化现代变迁的正负影响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傣族传统稻作文化与现代化如何相互调适及内在整合的对策建议。高立士著《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与环保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该书以研究傣族水利灌溉、森林保护的传统经验为切入点,目的是为当前版纳的农业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龙晓燕 王文光]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下一条: ·[郑信哲]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城市民族关系研究
   相关链接
·[胡阳全]近二十年基诺族研究综述·[鄂崇荣]近十年来土族研究综述
·[田兆元]近二十年的历史民俗学研究(提纲)·[黄景春]30年来财神信仰及其研究状况概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