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学理研究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研究

[安德明]体验国家的边界──以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旅游为个案
——《民俗研究》专栏·遗产旅游:民俗学的视角与实践
  作者:安德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1-17 | 点击数:12673
 

  以通灵大峡谷为例,在这个以自然风光著称的景区中,就包含了许多相关的传说。峡谷中的“第二景区”,是“宋朝壮族起义军遗址”,管理者以镌刻在木牌上的文字,简要地讲述了它的历史:

  侬智高,北宋广源州(今靖西大新)壮族首领,多次率壮民抵抗交趾侵略。宋皇祐元年(公园1649年)在今靖西安德建南天国,一度攻陷邕州,血战广州。后遭北宋名将狄青率军镇压,兵败昆仑关,西退云南大理,不知所终。其弟、子率余众退至深山继续抵抗。相传藏金洞、古石垒营盘、神掌断石等均为其所遗留。

  据导游介绍,这段文字中所提及的藏金洞等地点,都有相关的传说。峡谷口的石垒墙,是侬智高当年营盘的遗址,石垒墙后面有一个深约60米的洞,被称为藏金洞。相传侬智高在昆仑关被狄青打败后,带着大量金银财宝撤回此处,并把十八担黄金藏在这个洞里。附近一带,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山对山,岩对岩,找到藏金洞,两广吃不完。”据说曾有不少人到这里来寻宝,最终却都是无功而返。神掌断石,指的是横卧在这里的一块巨型断石。据说侬智高兵败至此后,仍每天坚持练功,以图东山再起。经过三年的苦练,三年的研习,三年的准备,他的功力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为了验证功力,他对着洞旁那根坚固无比的大石柱猛击一掌,结果,4米多高的石柱竟被他一掌击成两段,横在洞里,成了现在通灵大峡谷的一景。[8]

  山水中处处有人文色彩,这是中国历来有关山水审美的一项重要标准。诸多传说和谣谚的存在,为美丽的风景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使它从单纯的自然景观变成了同人以及人的历史密切相关的复合体,变得更加意味深长而且易于亲近。这一点,可以说正是几乎所有以自然风光取胜的景区都要通过积极挖掘和展现相关口头文学资源来增强其吸引力的原因。

  如果说把自然风光与人文资源相融合并充分发掘和利用民俗资源,是今天各地旅游点普遍采用的策略和手段,那么,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旅游,则由于深深打上了“边界”的烙印而与众不同。当地每一个景区中,“这里属于边境地区”,都是始终被强调的突出主题。在德天大瀑布景区内一个主要路口,竖立着这样一个广告牌:“水上跨国游览乘坐点:20元/人,圆你出国梦。乘竹排畅游归春界河,与越南板约瀑布亲密接触,揭开越南中心界碑的神秘面纱,感觉‘一衣带水两陆临’的独特韵味。”其中强烈体现着以“出境”、“出国”等概念来吸引游客的理念,而这一点,在当地极具代表性。

  作为标志国与国之间主权范围的界限,边界常常会以具象化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成为旅游景观或其组成部分,例如界碑、通商口岸、边境市场和古炮台等人为制造的实体元素,或者边界另一侧的越南民居、边贸互市点的越南摊主以及不时经过通商口岸以人力车运送农产品到中国的越南农民等异国风物人情;但同时,很多情况下,它又会以看不见的方式渗透在旅游点和实际的旅游过程中,也就是说,从直接的展示对象,后退成为一种类似语境的因素。

  这里所谓语境,指的是“一个框架(frame),它包围着被考察的事件,并为它的合理阐释提供参考。”[9]可以看到,对于中越边境地区的旅游者而言,当地的风景、历史和民俗,都因为与国家的边界相关联而变得非同寻常。无论是欣赏德天瀑布和归春河的壮美风光,还是参观各种遗址,或者是在市场购物,游客都是在体验一种身处边境地区的独特感受。作为语境的国界,虽不着痕迹,却又无时不刻、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旅游实践的进展,又强化着“边境旅游”的主题。

  为了达成这种结果,当地旅游中充满了对诸多“边疆元素”各种形式的表演。其中除了对界碑、界河和边民等具象化内容的直接展示——这可以看做是一种被设计的“文化表演”,[10]尤其常见的,是导游的讲述和景区所设置的各种文字介绍——一种可以按照美国民俗学家鲍曼所倡导的视角来理解的“表演”。[11]

  如一些研究所指出的,导游已经成为新时代职业的口头艺术讲述人,对其所处地区文化的传承有着较强的权威作用。[12]广西边境地区旅游中的导游也不例外。他们在引导游客游览的过程中,会不断讲述诸多既与景点相关又无法从景点本身直接看到的信息,例如围绕中越界河归春河两国边民和地方政府之间发生的摩擦、小连城炮台如何在早年抗击法国侵略者的战斗中发挥威力、龙州一位老人因早年保护越南领导人胡志明而与他结下的深厚友谊,等等,它们的核心,都离不开“边境”的特征。导游对这些内容的讲述,总是发生在每一个具体景点的旅游过程中,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导游的讲述构成了一种与游客交流的模式,而在这种模式中,他们总是要自觉承担接受游客对其所讲内容和讲述技巧加以评价的责任,因此,这种讲述,属于一种“完全的表演”,[13]其所强调的观念,必然会对听者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在每一个景区,还常常可以看到许多文字信息,例如小连城景区的“小连城简介”碑文、前述通灵大峡谷“第二景区”介绍文和“水上跨国游览乘坐点”广告牌等,也都在突出每个景点的“边境”特色。它们设置在景区内,通过固定的文本和展示方式,以阅读为交流的框架,在游客与景点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关系。而作为书面形式,它们从一开始就承担了要接受阅读者对其所写内容及书写质量加以评价的责任。因此,这些内容,可以说属于一种特殊的“表演”。[14]同导游的讲述一样,它们也无疑会起到时刻提醒游客“这里是边疆”的作用,并使旅游始终统一在“边境”的主题之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张巧运]浴“难”重生:一个羌族村寨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的案例研究
下一条: ·[杨利慧]遗产旅游语境中的神话主义——以导游词底本与导游的叙事表演为中心[1]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你好!中国”旅游推介会在巴黎举行
·《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目录·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