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学理研究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研究

[马知遥]木版年画抢救的示范性及“年画学”提出的必要性
  作者:马知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2-21 | 点击数:9109
 

  年画的价值需得到进一步认识

  年画是研究年文化的重要依据。“年画的价值首先由年文化的价值决定。年文化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天文观、岁时观的古老传统;年文化体现着中国的历法科学和生产生活的节奏。年文化有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吃、穿、用、住、玩、乐、娱、艺、家庭、族群、国家、信仰、教育等无所不涉,也是各种民间艺术集中展示的大舞台,是全民性、狂欢性的节日。”[8]而紧扣年画的功能,我们能发现,年画和年文化不可分离的关系。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中,贴年画几乎成为每年必有的仪式,人们在新画换旧画中体会到新年的到来,而在新年画的张贴里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从每年一度的年画里我们能看到他们精神镜像中投射出的观念或者内心世界:求子求福求发财,求平安求健康求长寿求和睦。所有关乎家庭亲人的主张,在年画中多有涉及。也是在多彩的年画中,众人寻找着灵魂的寄托。而且在过去的年画中,对天地神灵的崇拜是必不可少的。门神画,各种各样的门神就出现了,而且各个地方有不同的讲究。光门神的张贴和门神形象和艺术造型就是一门学问。

  年画是研究国人心理的重要依据。“过年使人类对新的生产劳作与收获储藏有所期待,期盼风调雨顺。所以,中国人绘制的年画无不表达着人们对来年生产、生活的祝福。这就是年画一年一贴,每年都要新桃换旧符的原因所在。”[9]每一种文化必与其国民性紧密相连。我们从年俗中了解年画,也可以从年画中获取对各地民众内心的认识。其实年画习俗中最大可能地表达了,人们渴望告别过去,获得新生活的渴望;希望在来年获得更大的收获和神灵的眷顾。也相信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趋吉避害的心理获得了极大满足。

  此外,年画往往还传达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智慧。比如各地的《老鼠嫁女》图,恰恰是通过对鼠害无可奈何的惧怕中,用喜庆的方式表达了除去灾害的美好愿望。而其中“化险为夷”的心态其实体现了集体的无意识。

  年画可以为文化考古提供依据。最早可见的年画应为宋代。宋人李嵩的《岁朝图》中描绘了当时的过年景象,所绘家宅,大门有武门神,内室门有文门神。金代的有“平阳姬家雕印”字样的《四美图》和《关羽像》,因确认为木版刻画和悬挂居家之用,被认为是最早的年画实物。西安出土的金代版画《东方朔偷桃》,采用淡绿和淡墨两色套印,被认为是彩印版画的鼻祖。大量的戏出年画可以让我们在图画中的人物和情节在进行分析时,发现和文献戏剧的同与不同,发现年画艺人通过当时流行戏剧的图画呈现,宣扬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年画与小说戏曲等关系紧密。李福清认为“小说同年画的关系远比它同口头传说的关系更为复杂,因为画家所依据的不仅有小说的描写,而且还有民间说书,还有同类戏曲的情节,甚至还有民间传说。”[10]所以,有学者已经自觉地将年画内容和传统小说及民间戏曲进行对照,发现年画中表达的内容以及功用。“买年画,并把它贴在墙上的人,从小就从戏曲和说书中熟知《水浒传》主人公们的经历,年画以独特的图画提示,激活了他对这些熟悉的情节的记忆。在古老的中国民歌中,我们可以遇到类似的年画的东西,有时每一句歌词唱一个著名的英雄,可以断定,每个听众都知道其背后的故事。年画,不管是俄罗斯的年画,还是中国的年画,都不是为一次性的欣赏而画的,而是为了要长久观看。”[11]可以说研究者已经发现了作为年画对中国人内心治疗的作用。通过对一段戏曲或者传统小说故事的描绘,人们借此留驻了记忆,唤醒了对时光的回忆。而且正是因为通过耳熟能详的《水浒传》的年画传播,让人们唤醒与之相关的生活,越是熟悉的越能辅助情感的表达。

  “年画的创作受到苏州这一备受欢迎的说唱文学——弹词的情节的影响,但是,这种情况对于北方的年画来说又要复杂得多。有时很难确定一幅画到底是鼓词或口头故事的影响下创作的,还是描述小说中的一个场景。”[12]李福清甚至通过年画的研究还找到了各种不同艺术样式之间的相互影响。民间文化对精英文化有或多或少的影响,而精英文化也反过来会影响民间文化的传播。他们的相互影响已经从民间的年画中找到痕迹。“我们发现小说、戏剧和曲艺都是相互影响、彼此交融、而这些有主题的年画的内容就是以它们为素材的。”[13]

  可以说,从木版年画中,我们可以找到文化考古的许多确凿的证据。依据年画的历史和年画内容对照文献,让年画成为历史研究和艺术研究的另一种证据应该成为可能。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韩雪春】

上一条: ·[廖丹]从传统音乐的三个特性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下一条: ·[刘晓静 马知遥]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的稳态维持及变动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