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2012,那些远去的身影
  作者:记者 李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2-03 | 点击数:8969
 

  把灵魂注入木偶的李伯芬

  木偶原本是没有灵魂的,把演员的灵魂注入木偶后,木偶就活了。2012年4月22日,已把晋江布袋木偶戏融入自己生命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伯芬走了,享年87岁。

  布袋木偶戏又称“掌中木偶戏”,流行于我国闽南和台湾地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历来祖传父、父传子,不吸收女性和外人当演员。李伯芬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县潘径村一个木偶世家,11岁那年开始师从其父李荣宗,14岁始穿木屐登台,18岁时生旦净丑诸行当就样样皆通,能娴熟地表演《女中魁》、《金魁星》等经典剧目。其腔调极富个性、掌功技法高超,表演女角步伐十分轻盈,细腻逼真的脚部动作堪称一绝。

  解放前,木偶艺人是人们眼里的“戏子”,李伯芬到各地演出的时候,常会遇到一些地痞流氓前来骚扰。新中国成立后,李伯芬与父亲共同成立了晋江木偶剧团。“文革”期间,木偶戏被禁演,他不得不靠拉板车度日,但一直练功不辍。1978年,李伯芬重新组建了晋江木偶剧团,同时承担起培养新人和发掘整理传统剧目的工作,把熟记在心的100多个传统剧目陆续整理出来。

  即使退休后,李伯芬仍无法停下脚步,为培养接班人做着力所能及的事。在他的影响下,李家不少后人都走上了传承木偶艺术的道路,有的还在香港组建了木偶剧团。自2008年李伯芬成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后,越来越多的布袋木偶艺人慕名前来,与之切磋交流,其中不乏来自台湾的同行。据悉,李伯芬的弟子加上再传弟子应有几千人,遍布我国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从艺70多年,李伯芬用灵巧的双手在舞台上演绎一幕幕人生的悲欢离合。在临终昏迷前,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记得了,但还记得木偶的唱腔、对白。

  民间故事家靳景祥

  2012年5月2日,河北省藁城市耿村民间故事家靳景祥驾鹤仙游。他的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十分陌生,但这位老人一生虽只上过一年小学,却能讲近500个民间故事,是耿村民间故事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1928年,靳景祥出生于河北省藁城市民间故事村——耿村。耿村地处冀中平原,讲故事的风俗代代相传。相传耿村建于明初,因朱元璋义父耿再辰葬于此而得名。康熙年间,耿村地处三省通衢要道,还是个贸易集散地,不知不觉中就成了故事驿站。外乡人将所见所闻带进去,耿村人将外出经商、当兵、游历信息收进来。改革开放后,耿村因“中国故事第一村”之名走向世界。

  靳景祥一生颇为坎坷,年轻时为了生活曾一度随伯父说书卖艺,后又当过厨师,务过农,做过小本生意。但他一生中最爱的是听故事、讲故事。家庭是他故事来源的第一渠道,刚记事时就听父母、姨娘讲一些动植物故事。社会传承是他故事来源的第二渠道,他在外做厨师20多年,客人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他从这些人身上听来许多故事。靳景祥虽然识字不多,但记忆力惊人,别人讲故事时,他喜欢听并默记,往往听过一遍就能重述。靳景祥还善于把不完整的故事进行加工,使其首尾相连,丰满充实。因为跟伯父学过说书,他讲起故事来总是绘声绘色,让人一听就上瘾。他对讲演艺术很有研究,认为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声调的高低、面部的喜怒哀乐,对听众都有重要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民间文学集成普查中,藁城县文联发现耿村有一批会讲故事的老人,靳景祥更是其中的翘楚。经过专门普查,搜集整理他的故事近500个,且大都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1987年7月,中国故事学会首届年会在河北承德召开,靳景祥为专家、学者讲述了传说故事《藁城宫面的来历》,他学店家老太太小脚走路,两手左右摇动,全身颤颤巍巍;他学老太太与乾隆皇帝说话的声音,都惟妙惟肖。靳景祥的代表作有《嫦娥与后羿》、《花灯疑案》、《箱子里装小偷》、《扫帚破案》等,他不仅能讲很多个故事,而且还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了120余篇故事作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3年01月18日第8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长沙弹词保护之虞
下一条: ·胡集书会:恢复元气后何去何从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