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长沙弹词保护之虞
  作者:闫格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1-09 | 点击数:9970
 

  曾经的城市宠儿

  在悠长的岁月中,长沙弹词曾经是老长沙这座城市的宠儿。

  在清朝同治年间长沙弹词就已经形成。初以鼓板唱道情,后来发展为一人自弹月琴说唱;再后来有了两人对唱:一人弹月琴伴唱,一人以渔鼓筒板和小钱击节。

  清代戏剧家杨恩寿的《坦园文录》中,曾详细记述了长沙弹词先人张跛在1863年(同治二年)演唱《刘伶醉酒》时的情形:“以板鼓唱道情”、“惟妙惟肖”。

  辛亥革命时,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曾运用长沙弹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如陈天华的散韵夹杂的弹词作品《猛回头》,在当时就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发源于长沙的弹词,最终流行于湖南湘江、资水流域的长沙、益阳、湘潭、株洲、浏阳等地。据说当时的老百姓人人都能唱上一两句长沙弹词,就跟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

  长沙弹词的唱腔早期比较简单,以板式变化体为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吸收一些民间小调和戏曲唱腔,成为板式变化体与曲牌联套体相结合的曲调形式。有“八板九腔”和“九板十三腔”之说。

  上世纪七十年代,刚过而立之年的彭延坤,博采众家之长,开始了独树一帜的彭派长沙弹词的创作,形成了自成一派的“滥腔”。像《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野火春风斗古城》这样的新戏,既溶入了时代新鲜的血液,又有彭派弹词引人入胜的特质。

  一时间,古城长沙流传开了这样的一句话,“长沙茶馆数不清,不如彭爹喊两声”。

  关于这点,彭延坤二弟子,著名的相声演员大兵很是感叹,“万人空巷”。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长沙弹词还有十几个艺人在从事演唱,生机勃勃。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降,各种文艺形式蓬勃发展,弹词寄以生存的书馆慢慢从闹市中消失,茶馆的功能被重新定位,评弹演出之地日渐稀少。兼之受到影视的冲击,独剩彭老一人还在从事弹词的演出和教学。

  2010年,彭老在法国巴黎中国曲艺节上表演的《悼潇湘》,获得“卢浮”银奖。

  长沙市文联曾提到,作为长沙弹词传承人的彭延坤,现尚存有传统曲目腹本约两千多万言,已记录文本和录音曲目不过3%左右。因此,在濒临灭绝之境抢救长沙弹词,确已迫在眉睫。

  这些年里,彭延坤虽然曾先后收徒10多人,但由于种种原因,徒弟们最终都没有从事这门艺术,“大都改行了”。

  当前,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不容乐观,正如彭老所说,“后继无人、青黄不接”。而彭老自己,“年岁高了,唱不动了”。

  事实上,不少国家级非遗项目都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据李丹称非遗项目——苗医药(癫痫症疗法,其项目保护单位为凤凰县龙玉年苗医药诊所,被提出批评、限期整改)正是如此。

  长沙弹词还能唱多久

  对于长沙弹词的传承发展,李丹有他自己的主意。

  “对长沙弹词,政府职能机关更应该起到领导和协调作用,只有专门从事艺术的单位,才能把艺术管好。”想了想,李丹又补充道,“外行怎么能领导内行呢?”

  李丹希望自己所在的曲艺家协会能够成为长沙弹词的保护单位,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长沙弹词最终还是要走上市场化的道路,建立起长沙弹词专有的生产线和产业链。

  李丹认为,并不是年轻人不喜欢,而是因为很多“80后”、“90后”没听过弹词。“长沙有一个乐队叫做C-BRACK,就是用长沙话演唱的,其中也用到了长沙弹词”,这说明弹词在年轻人之中也很受欢迎。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 2013-01-09 01:12:3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屈永仙]传承傣族诗歌的女人们
下一条: ·2012,那些远去的身影
   相关链接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