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张婧]贵州白裤瑶服饰功能及变迁
  作者:张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8-22 | 点击数:10354
 
4.教育功能
教育的主要的功能就是使文化得到延续。“第一个条件是要有一套象征标记使经验可藉以一代代地传递。”白裤瑶服饰文化本身就是一套象征标记,它展现了本民族在长期繁衍生息中凝结的民族内在本质,在教育功能上也正是借助这一套象征标记使民族文化、精神等一代代地传递。“瑶族服饰图案纹样大多喜用美丽的、吉祥的、富于诗情的、充满生机的题材,或象征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或含有趋吉避凶之意,其内容所反映的多是人类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情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歌颂正义、歌颂勤劳始终是其主题。”[6]女性长辈在教授女性晚辈服饰制作技巧的同时,都会向其解释服饰背后的文化背景,如绣制女性上衣背后的图案时,便会讲解图案所象征的瑶王印的传说,也就把白裤瑶的祖先崇拜的思想传递下去。白裤瑶社会有明确的男女分工,白裤瑶女性学习绣花织布等技能,男性学习猴鼓舞、饲养鸟等技能。绣花织布就是女性的“专利”,女孩子接受服饰文化的训导和教化,也将女性文化进行了传递。白裤瑶的女性应当具备合作互助、勤劳、贤惠的精神品质。女红技艺在白裤瑶社会就是检验这种品质的标准,只有心灵手巧的姑娘才能找到好婆家。
 
三、贵州白裤瑶传统服饰的变迁
 
2007年,荔波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申遗”成功后,对于荔波的旅游开发随即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瑶山作为荔波旅游线路中的一个民族特色旅游点正在进行开发,配备有农家乐、旅馆、饭店以及表演场。长久以来封闭的生活坏境已经被打破,与外界的交融带来了外来文化,服饰文化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变迁。传统的白裤瑶妇女服饰在《清乾隆庆远府志》卷十《杂谈志•琐言》中有过记载“不独衣裳不相连, 而前胸后背,左右两袖,俱各异体, 着实方以钮子联之,真异服也”传统女子上衣两侧大开其口并没有缝制,25厘米长的百褶裙,并不能完全将隐私部分掩盖住,有时甚至几近裸露。“白裤瑶的露,起初不是为美而露,初始时应是一种古代服饰的简捷所致,之后就在远古形式保留中形成,记录了一种古老的人体审美意识。”[7]这样的审美意识与现代主流文化的审美意识完全不同的。现在白裤瑶妇女开始在上衣内穿着纯色贴身打底衣,裙子内穿着黑色紧身健美裤,开始接受大众化的服饰。这样的穿着意味着服饰背后的审美意识以及对两性的认识都相应地出现了改变,接受了外来文化中的羞耻观。这样的转变是难以避免的,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所幸的是它并没有将自身的服饰文化完全舍弃,而是以添加的手法在变迁,在保有本民族服饰样式的基础上使其更加便于日常生活和劳作。而让人感到忧心的是白裤瑶服饰制作工艺传承的断代,在传统上白裤瑶服饰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家族式传承,家中的女性长辈(母亲、婶婶、姨母等)传承给女性晚辈,传女不传男。作为这项工艺的继承者的青年女子们对外界很向往,对新鲜事物、知识的渴求更为强烈。荔波县瑶山村还留守在村中的大多是老年或中年人,也有在附近农家乐打工或参加民族表演队的少数青年,而其余青年则外出打工。这就造成继承者的缺乏,并且她们对于服饰文化的了解也远不及她们的父母辈深厚。
 
四、贵州白裤瑶传统服饰传承的思考
 
所有的文化,都是以一种动态的模式不停地发展、变迁,导致它变迁的因素有很多,有来自外部的,也有文化自身内部的。“虽然文化必须有某种灵活性以保持适应,但是文化变迁也可能引起意料不到的而且经常是灾难性的后果。”[5]上文已经提到了白裤瑶服饰的变迁,这种变迁是弱势文化面对主流文化冲击时做出的调适,若继续发展下去,不加以控制和约束可能造成白裤瑶服饰文化的彻底消失。社会文化的多样性是至关重要的,每一种文化都有它发展存在的一席之地。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中的一员,白裤瑶服饰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多彩的艺术魅力,深远的艺术价值。为了不让它走向衰败、凋零,现在开始就应该进行研究和保护。笔者认为现有两方面工作要做,第一就是延续白裤瑶对于本民族服饰的认同,让他们了解到本民族特有的服饰对他们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使其自发地去延续它。为了更加便于劳作,可以在不影响主体的条件下做出相应的调适。第二是建立相应的机制,促使白裤瑶服饰艺术在一定区域内为本民族人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现贵州瑶山乡拉片村部分村民已经制作服饰提供给小七孔游者穿戴、拍照留念,收取相应的费用。这种模式是自发形成的,并且经营方式有限,成效甚微,有待于进一步的规划。
要保护白裤瑶服饰文化良性的发展,仅仅依靠几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更多地重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至于让它衰落,使得中国整个民族传统文化呈现出繁荣发展、百家争鸣的和谐局面。
 
参考文献:
[1]朱荣,过竹,等.中国白裤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
[2]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3]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4]JIANG Riqing.Tourist Value of Bai Ku Yao's Apparel Culture in the Southwest of Guangxi[J].Social Scientist,2010,(10).
江日青.桂西北白裤瑶服饰文化的旅游价值[J].社会科学家,2010,(10).
[5]威廉•A.哈维兰.文化人类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6]YU Shijie.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Decorative Patterns on Yao's Apparel[J].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1994,(01).
玉时阶.瑶族服饰图案纹样的文化内涵[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4,(01)
[7]WEN Yuan-tao.The Meaning and the Symbol of the Dress Decoration of Bai Ku Yao[J].Journal of Hechi University,2006,(01).
温远涛.白裤瑶服饰文化的意义与象征[J].河池学院学报,2006,(01).
(本文原载《民族学刊》2012年第2期,文中图片、图表等请参见纸质媒介)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族学刊》编辑部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冯光钰]保护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之我见
下一条: ·[张福三]论民间文化传承场
   相关链接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吴晓梅]符号与传统: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服饰国家叙事研究
·[李滢钰]性别视角下的广西瑶族服饰传承发展研究·[李娟]山西北朝多民族服饰文化融合实践
·[宋双意]河口瑶族服饰调查研究·[刘欢]从江县摆翁村盘瑶服饰文化研究
·[周雨童]诗意空间·地域色彩·传承发展·[谌红雨]布依族服饰图腾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浅析
·[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任晓波 刘刚]文山壮族服饰保护与传承的实践调查研究
· “稻鱼鸭” 生态系统:农耕文明的传统智慧·[张建芳]贵州仡佬族传统村落沈家坝调查报告
·[王蔓蔓]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重阳祭水大典田野调查报告·中国西藏摄影及非遗文创服饰展在蒙古国举行
·[杨兰 刘洋]优化与策略:贵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2018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贵州梵净山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徐斌]贵州省大方县基督教传播调查记
·让传统服饰成为“穿在身上的非遗”·《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新书推介会在京举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