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马知遥]非遗生存的困境解析
  作者:马知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10 | 点击数:8783
 
 
三、唤起文化自觉就是唤醒文化的情感
 
在欧洲大陆民俗学在一开始就和新兴的浪漫民族主义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热情的爱国主义学者搜集民间文学记录不仅仅是为了看过去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而在于发现历史模式来重塑现在、建设将来。民族主义是一种情感状态,一种个人对民族、国家的最崇高的忠诚。换句话说,根据人种学,一个民族就是一个国家,民族主义是一种爱国主义、是忠诚于民族—国家的一种表现。民俗学在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建立民族主义思想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实是在唤起一种全民的民族文化意识,唤醒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文化抢救和保护的工作中去。在上述的这段文字中,欧洲的民俗学是肩负着对国家民族的热爱而进行的,当前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何尝不是如此。没有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最终无法进行到底。有了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自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能形成上下合力,而不仅仅是政府和专家的事情。但文化自觉的实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文化的启蒙,需要深入浅出的阐释。缺乏阐释的文化是很容易被遗忘的。而缺少启蒙的艺术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新名词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但其涵盖的内容具体到保护对象时,怎样让公众意识到遗产本身的价值。这是需要专家和文化保护部门彰现学识的时刻。
目前的情况是,专家的学术思维习惯导致在阐释过程中语言生僻感受干瘪,面对活态的非物质文化,严谨而科学的研究容易吓跑了普通人。一些专家本身就缺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因此在面对公众阐释时缺少起码的激情,这也无法唤起大众对非遗本身的情感。更有一些基层文化保护工作者,只是把非遗保护工作当做一个职业,通过上级申请设备器材,以应付上级的检查;在硬件到位的情况下,一些地方也只是配合上级进行一些应景的所谓调查,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了解。没有对乡村文化的热情很难在保护工作中全心投入,而这样的保护队伍就难免不会伤害那些亟待保护和政府扶持的艺人们。“具有强硬心肠的人承认并尊重民族差异的存在。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包容各种差异的安全世界。对不相信差异就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的任何研究者来说,妄图用外部压力来抑制这类人生态度的生长的想法是荒谬的。”人类学家对各地民族文化的差异所表现出的相对主义态度是令人敬佩的,但他们也充满了忧虑。文化差异导致的观念理解上的偏差和因此导致社会矛盾不是没有可能。只是矛盾的引发常常因为对文化的不尊重使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如果让民众意识到政府在其中的推动和对他们文化家园的建设作用,政府在抢救和储存属于民众自己的特色文化时,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误会也许就会减少。悲哀的是,一些所谓的文化工作者和专家们还站在高高在上的学者和审视者的位置,用怜悯的态度对待艺人和遗产本身,这样的态度必然在处理村落文化的过程中要受到排斥。
艺人和基层文化保护者的矛盾已经在田野考察中更多地暴露出来。唤醒民众的同时,作为文化工作者的“我们”是不是也该扪心自问。
此外,文化工作者除了具备对文化遗产的情感融入外,是不是还应该具备强烈的文化责任感。只有心怀着强烈忧患意识和文化责任感的人才会面对“非遗”的破坏和消失而心痛,那种真实的心痛感又必将转化为精神的动力。“这个世界城市史上绝无仅有的全国性的‘造城运动’已经将我们的大大小小的城市全部卷土重来一次,抹去历史记忆,彼此克隆,最终像蚂蚁一样彼此想象。”当冯骥才先生一次次痛心地直面现实后,随即转换的是一次次的行动,用保护行动表达一个民间文化工作者的赤子之心。而这些要求似乎都是针对专家和文化保护工作者的。
唤醒文化自觉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设传承人队伍。在中国巨量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传承人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数字。随着国家的宣传和号召,随着保护工作力度的深入以及《非遗法》的颁布实施,中国的民间艺人们从未像现在这样自豪过。民间艺人也可以登堂入室,也可以享受到过去不曾享受过的艺术家的礼遇。艺人们意识到了自己东西的好和珍贵,多数艺人们已经开始自觉传承,并主动配合政府开门授徒。 
作为非遗保护主体的政府更应该是所有保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有的保护工作最终是要落实到政府去完成。所以政府是否能够成为非遗保护的明白人,尤其是地方父母官能否了解当地的文化宝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底,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至关重要。但官员在保护中的政绩化倾向,又对整个保护工作产生影响。一些地方官员在保护工作中主要考虑到任期内的政绩工程,因此短期行为成为保护工作的“必然选择”。缺少长远眼光,试图通过文化迅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思路无疑会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偏离正途。这里除了缺少起码的文化责任感以外还缺少对本民族文化的情感融入。
 
参考文献:
(1)(2)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年5月
(3)欧林:艺术、遗留物和身份技巧,《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4)安托宁:劳里•航柯论民俗研究中的范式札记,《民俗研究》2009年第1期
(5)格尔茨:文化的解释,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年11月
(6)朱炳祥  崔应令:人类学基础,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7)威尔森:赫尔德:民俗学与浪漫民族主义,《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3期
(8)鲁思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年10月
(9)冯骥才:灵魂不能下跪——冯骥才文化遗产思想学术论集,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
(原文刊于《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马知遥]中国虎文化探源及民间布老虎生存状况反思
下一条: ·[刘毓庆]“女娲补天”与生殖崇拜
   相关链接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