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何星亮]世纪之交的中国民族学
——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综述
  作者:何星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4-15 | 点击数:12110
 
5、科研手段落后,信息流通慢
有的学者指出,在科研手段方面,中国民族学界研究人员与国外同行比较起来,不可同日而语。计算机虽然在中青年中使用较普遍,但仍有不少人无力购置,至今还在用“爬格子”的原始方式。国外民族学家到中国进行田野考察,一般都配有摄像机,而在我国,除了影视人类学工作者之外,一般的民族学考察都无条件拥有摄像机。在文献信息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国外,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民族学文献目录、民族志基本资料、各地民族研究机构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库。要找某一方面资料,既费时又费力。
 
二、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化”与“国际化”
 
一百多年来,民族学在西方形成众多的学派,各学派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其中一些主要流派都先后传入中国。中国的民族学要在中国生根,为中国人服务,就有一个中国化或本土化问题。这在50年代前老一辈的民族学家中便已提出来,但有一个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民族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民族学“中国化”或“本土化”取得了重要成果,逐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理论体系。
(一)关于重新强调民族学、人类学必须“中国化”问题
民族学、人类学自本世纪初传入中国后,老一辈的中国民族学家便开始了民族学中国化的实践。时至今日,为什么还要重新强调“中国化”或“本土化”?
首先,民族学研究提倡“中国化”,其中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全盘西化”。一些学者指出,随着改革开放,外国民族学通过多渠道被引了进来,这当然是正确的、必要的。中外无疑存在着一个交汇问题。但是,由于只引进,不作客观的评论,使不少人对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真伪难辨,曲直难分,使一些中青年学者产生盲目崇拜西方学术的倾向。
其次,研究对象不同,是民族学研究必须“中国化”的重要原因。一些学者指出,西方民族学理论、方法主要是在调查研究原始氏族部落或后进民族的基础上形成的,大多是无文字的民族,其社会相对封闭,对外交往不多。社会分化不大,人们生活较为单纯,文化单一。国外有人称这种社会为“简单社会”。而在中国56个民族中,与西方民族学家所研究的原始民族大不相同:一是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并有用自己的文字或他民族的文字写成的历史文献资料。二是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在50年代前仍处于原始状态之外,大多数民族都早已进入阶级社会,社会分化较严重。三是汉族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两层,一层是知识分子创造、由统治阶级提倡的教化文化;另一层是现实生活中的大众文化或民间文化。四是中国各民族之间历史上存在的较为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五是中国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语言、风俗都有其特色。因此,运用在殖民地原始氏部落研究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的民族和文化,必然是不相适应的。
第三,研究者的文化背景和研究目的不同。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和西方民族学研究者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有较大的差异,因而在解释、认识事物方面往往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另外,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研究者的立场和研究目的不同,也同样会对同一文化现象作出不同的结论。
第四,世界上没有一种公认的理论和方法。一些学者指出,在西方学术界,一百多年来形成了众多的学派,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每一个学派都以自己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各种研究。从理论和方法来看,各学派并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每一个人看同一事物都有不同的角度和目的。而每一个角度和目的都有它的道理。人类社会也需要人类学家从多种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观察与研究,不同学派正是代表了不同的角度,没有哪一种学派能全部取代其他学派,每一个学派的研究都有其价值。
总的说来,民族学之所以要“中国化”,是因为中国有自己的特殊性。
(二)关于民族学中国化的途径问题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如何“中国化”?也是与会学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有的人认为,运用西方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的民族文化,便是“中国化”或“本土化”。有的人则不同意这一意见,仅仅是资料不同而理论和方法相同不能说是“中国化”或“本土化”,重要的是理论和方法的“中国化”,如中国民族识别所依据理论和方法,便是苏联民族学理论中国化的结果。如果完全照搬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中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中国民族学工作者根据中国的实际,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识别的原则和方法,这可说是真正的“中国化”的民族学理论和方法。
不少学者认为,对于西方各学派的理论和方法,正确的态度仍然是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经过鉴别,采取客观分析的态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借鉴其中有益的成分。同时必须结合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要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民族学中国化的途径,主要是创新,即修改、创立适合研究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新的理论与方法。而创新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综合。首先必须综合西方各学派之长。只有充分了解各学派、各学科的优缺点,综合、吸收各学派的长处,加以综合和改造,才有可能推陈出新,修改或创立的新理论与方法才能比西方各学派的理论与方法更科学、更具有普遍性,更适合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研究。这是中国民族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关于中国化与国际化的关系问题
民族学研究中国化与国际化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整体。“国际化”不是“西方化”的同义词,主要是指相互交流和了解,相互吸收和借鉴。
有的学者指出,中国民族学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像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那样,认为我国一切都比西方好,而西方国家则都是反动、腐朽、没落的,西方民族学完全是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政策服务的,应通通予以排斥;另一种却是恰恰相反,认为中国民族学不行,而西方民族学一切都好,从而不考虑中国国情,对西方民族学统统照搬。当然,这两种倾向都各自走到一个极端。有的学者则认为,国际化不能只限于交流和了解,而要研究国际性的问题,应从中国人的角度研究国际性问题。做学问不应仅限于“中国”的眼光,而更重要的是应具备“国际”眼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意大利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下)
下一条: ·[王焰安 张昀]十年民间情歌研究述评(1979—1989)
   相关链接
·[毛巧晖]2022民间文学研究:回归文学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求·[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
·[胡琳遥]《白蛇传》传说研究综述·[袁帅]孟姜女故事研究综述
·[周大鸣]三十而立——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与展望 ·[孙伟伟]神话图像研究综述与发展路径思考
·[郑东伟]国内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综述·[袁瑾]民众的诗情:歌谣研究70年综述
·[孙伟伟]神话图像研究综述与发展路径思考·[史伟丽]近20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综述
·[包媛媛]电子游戏与神话转换研究综述·中日妖怪学研究专题研讨会综述
·聆听百年前的“中国记忆”——“中国早期音声档案的数字化建档与共享”圆桌会议综述·[毛巧晖]2018年民俗学研究动态一览
·[李皓 孙正国]聚焦前沿 双向互动——学术期刊与民俗学学科发展研讨会综述·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
·[钱梦琦]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研究综述·[陆慧玲]2010-2018英语国家广西民俗研究述论
·[陈祖英]中国现代民间传说研究回眸(1913―1937年)·文化的力量——传统工艺工作站综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