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乡关何处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乡关何处

强世功:重建家庭的意义与挑战
——专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
  作者:强世功 吴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8 | 点击数:7864
 

  家庭在当代的政治文化意义

  《21世纪》:那么,家庭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强世功:首先,从当前最现实的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现代性的各种思路都已经陷入了困境。19世纪以来,现代性的几种思路都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一是资本主义的思路,资本主义希望把所有的人都通过市场整合起来,但是市场竞争导致富人和穷人分化,富人希望市场来整合,而穷人则不希望通过市场来整合,他们寄希望于国家。

  其二是社会主义的思路,即所有人通过有计划的政治秩序整合起来,穷人当然希望这样的整合,但富人或者精英阶层就坚决反对,社会主义的挫折与此有关。

  其三是福利国家的第三条道路,即市场经济建立的基础是原子化的个人,如果市场不能保护个体,则由国家提供保护。欧洲福利国家就把社会主义政府与资本主义的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看起来有效解决了19世纪以来两条现代性解决思路。

  然而,最近这些年全球尤其欧洲现在正经历着最典型的福利国家的危机。福利国家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如果所有人的福利全部由国家承担,国家的财政负担很高。这就必然要求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否则财政的来源枯竭,失业率又很高,国家没有办法把一个个原子化的个人hold住。当中国等新兴国家涌入全球体系,必然改变欧美在过去殖民或半殖民秩序下形成的高福利制度。由此,欧美福利体系的困境具有必然性。

  这一危机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个人都应该由国家来hold住?我们可不可以换一个思路来想问题:即把家庭变成最核心的经济单位和社会福利单位?这意味着国家福利支出会大幅度下降。今天欧洲福利国家的破产恰恰提醒中国,我们不能建立欧洲式的福利制度,而应重新考虑如何发挥家庭的经济功能,从而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

  在此,我想提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甘阳经常讲,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国企的市场化改革,大规模下岗职工的问题是怎么解决?如果按照欧洲福利国家的方法,以当时国家财政状况,中国基本不可能解决这一问题。这在欧洲肯定要爆发大规模的社会动荡,然而,中国社会基本上保持了平静。根源就在于家庭承担了解决社会危机的功能。当时下岗工人的治病、医疗、福利,很多都是亲朋好友借钱帮忙解决这个问题。第二个例子,就是今天大学生面临的上学、就业问题和住房问题难题,在英国因为大学涨学费而引发学潮,可是在中国,这些问题依然能够缓解,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家庭的支持。现在很多年轻人买房靠家庭,结婚也靠家庭。换句话说,尽管中国一个世纪以来不断在摧毁家庭,可是家庭的基本结构依然稳定下来,两代人或三代人的核心家庭模式依然没有改变。家庭事实上依然是中国经济的最基本单位,对中国的经济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中国要开始大规模建设福利社会,建立社会福利体系和医疗保险体系,应该把家庭作为一个最主要的单位,而不应该学习欧美的福利制度,让国家负担起农民工问题、外来人口问题、教育问题等等全部问题。我们因此不应该是摧毁家庭。

  其次,家庭在政治意义上讲仍然很重要。今天家庭的重要性与传统家庭不一样,但依然有其政治意义,它更多地通过文化形态而不是政治结构展现出来。这是因为,我们今天面临确立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就话语权和软实力而言,美国人讲自由,欧洲人讲民主,中国有什么根本的价值来建立整个价值体系?恐怕最主要的价值来源还是家庭。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而言,孝顺父母、尊师敬长是根本性的。尊师敬长也是从孝顺父母中衍生出来的。如果说人们在其他价值方面有不小的分歧,但至少孝顺父母、尊师敬长是中国人价值观念的最大公约数。因此,我们应当以儒家的价值作为根本,来统摄现在的各种价值观,以此形成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在这个意义上,重新树立家庭的价值观念,把它慢慢变成社会的基本道德,以此延伸,可以建立整个社会规范,因此它有非常重要的政治价值。

  最后,家庭的重要性在于重新奠定中国人的心灵基础。儒学对家庭的理解之所以重要,因为其中有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我们中国人的道德不是理性思辨,也不是宗教信仰,而是伦理实践。中国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时候,修身绝对不是原子化个体的修身,而是在社会关系中的修身,而首要的社会关系就是家庭。所以古代中国人将孝道作为基本道德的考验,由此形成“推己及人”的理性原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因此,我们讲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复兴,意思是这个文明背后一定有一套道德形而上学的东西,包含了一套普遍性的原则。它既不同于古希腊的逻格斯理性主义,也不同于基督教的信仰,而高度依赖于日常实践。离开了家庭和学校,中国人的道德形而上学的实践就没有落脚的地方。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1月17日22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俞孔坚:重建文化归属感和人与土地的精神联系
下一条: ·[赵晓力]反哺模式与婚姻法(节选)
   相关链接
·[黄元韬]乡愁视角下的农民工个人叙事研究·[张勃]精神返乡与历史记忆:易代之际的民俗书写
·[于学斌]以乡愁文化为基调的村落景观再塑·[周星]现代民俗学应该把乡愁与本真性对象化
·[季全保 季旻孜]抓住抗防疫情后大好时机 用民俗画卷记录文化遗存·[江帆]乡愁背后:东北乡土文化的内隐结构
·[沈莉]展望:乡愁和家乡民俗学的新发展·[季全保]古镇民俗留痕 城市融入乡愁
·[张怀群]无名小村人文地理标志保护试论·当古民居遇上城镇化,如何留住乡愁?
·古村落保护如何留住乡愁·[刘爱华]城镇化语境下的“乡愁”安放与民俗文化保护
·[周星]生活革命、乡愁与中国民俗学·[章伟文]城市化、乡愁与精神文化之原乡
·保护古村落 留住我们的乡愁·文化遗产:跟得上发展 留得住乡愁
·杨豪中:新农村建设还需保存乡土文化精粹·传统村落遗产:“乡愁”如何寄放?
·[黄皓]民间家谱的当代沿承对记住“乡愁”的意义初探·传统村落的文化复兴——浙江松阳采访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