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迎接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的春天
——五大自治区2011年文化建设综述
  作者:记者 刘阳 潘莹 贾立君 张钦 张莺 德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2-13 | 点击数:7149
 

  走特色保护之路  让少数民族文化产业造福群众

  “绣字要多费点时间,必须一针跟紧一针,差一点都不好看……”这位正在与人分享绣球制作心得的妇女,名叫陆爱全,是广西柳州市柳南区车辆厂社区居民。本是全职家庭妇女的她,经过民族女子手工作坊多次培训,已是大家眼里的巧手“绣娘”,香包、绣球、勾包、草凳等,都是她的“拿手好戏”。柳州市柳南区车辆厂社区成立民族女子手工作坊后,充分发挥一些辖区居民的民族刺绣特长,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妇女等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居家就业。

  民营资本介入民族文化产业,带来的是巨大的市场效益。桂林市阳朔县依托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品牌效应,形成了文化项目带动旅游业发展的“阳朔模式”,使参加演出的近300名当地农民年人均获得6000元至1万元收入,并以1∶5以上的经济效益拉动地方餐饮、宾馆、运输、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全县因此增加就业4500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余益中说,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心态和生活。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好民族文化遗产,使其造福当代,是“非遗”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

  为实现对木卡姆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新疆哈密投入1300多万元建起了哈密木卡姆中心,将流散在边远农村的木卡姆艺人请来,给他们发放津贴,培养喜爱这一艺术的年轻人。两年来,这里不仅成为当地木卡姆艺术的学习研究基地,还吸引了数十万游客前来欣赏这门艺术,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引导下,一大批少数民族特色艺术的传承人日渐丰盈,很多年轻人纷纷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在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年轻人的就业难题也得以缓解。

  在竞争激烈的出版行业,少数民族地区出版机构也在探寻着特色发展之路。宁夏将几家出版社与新华书店进行资源整合,以宁夏人民出版社为主体组建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打通了覆盖书籍、杂志、音像出版、发行与销售的产业链。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积极实施“借船出海”战略,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出版集团签订联合重组协议,双方分别持有黄河出版传媒集团49%和51%的股份。此举使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实现了由出版业“地方军”向“国家队”的转身。短短一年间,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已发行11种阿拉伯语及波斯语图书,并与埃及、沙特、马来西亚等国出版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通过产品输出和版权输出两种方式,把宁夏回族优秀历史文化传播到国外。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东风,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文化,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机遇,从而推动我国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阔步前行。(新华社执笔记者 刘阳;参与采写记者潘莹、贾立君、张钦、张莺、德吉)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新网-新华网 2011年12月12日 11:1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我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发布
下一条: ·中国“非遗”保护进入数字化时代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你好!中国”旅游推介会在巴黎举行·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