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高自厚]论裕固族源流的两大支系
  作者:高自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8-10 | 点击数:13668
 
 
 
这就又带来一个理论问题,即民族的族源和形成研究中的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争论。在国内,长期以来研究民族的族源和形成,多限于原始民族,即由一个氏族、部落发展而成一个民族。这对一些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来说是正确的。但是,由此而形成一种定式,认为所有民族的族源就像江河的源头一样,只有一个,其余都是“流”;不符合这种定式,就被斥为二元论、多元论,一概否定。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只把古代回鹘看作裕固族的“源”;不管古代蒙古人在裕固族发展史上发挥了多大作用,也不管当今裕固族现实生活中蒙古成分有多大,只能看作“流”。这就有失偏颇了。首先,把原始民族的源流和形成规律套用于古代民族,把一部分民族的源流和形成规律套用于所有民族,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裕固族的历史实际的。其次,族源和形成研究中的二元论、多元论不一定是错误的,很可能符合更多民族的历史实际。这里不能简单套用哲学界的一元论、二元论的争论实质,更不存在否定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区别。当然也不能以此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只有二元论和多元论是正确的,一元论是错误的。判断是非的标准只能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实际。再次,今日的裕固族仍有东、西部之别,尤其在语言上的差异,语言学界的调查和研究比较深入,中国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分别编写了《东部裕固语简志》和《西部裕固语简志》,认定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较多地保留了古代蒙古语的特征;西部裕固族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较多地保留了古代回鹘语的特征。除语言之外,丧葬、服饰方面仍有不少差异。这些铁的事实说明古代回鹘和古代蒙古人的一支相互融合时,不是一部分完全或基本上接受另一部分人的文化特征,不存在“主”与“次”、“源”与“流”的问题,而是各自保留了母体民族的部分文化特征,也丧失了母体民族的部分文化特征,在共同吸收对方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了与各自的母体民族有区别的新的文化特征。学术界都很清楚,历史上有不少的汉族融入各少数民族,也有许多少数民族融入汉族,他们都完全或基本上接受了主体民族的文化特征,完全或基本上丧失了母体民族的文化特征,顶多是在个别生活细节方面仍保留母体民族的某些痕迹。这当然有“主”与“次”、“源”与“流”之分。各少数民族之间,13世纪以来,不少蒙古人相继融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藏族之中,他们也是完全或基本上失去蒙古族的文化特征,分别接受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藏族的文化特征。这里也有“主”与“次”、“源”与“流”之分。在裕固族中,古代回鹘和古代蒙古人的一部分相互融合,却呈现不同特征。如果不加分析,一概套用“主”与“次”、“源”与“流”,既不符合裕固族的历史实际,也不符合当今裕固族的现状。
 
 
还应当从裕固族形成的年代方面来研究问题。截至目前,对裕固族形成的年代,有代表性的说法是两种:
一是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的《中国少数民族》说:“从十一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是裕固族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⑦这个年代,大体就是甘州回鹘汗国灭亡、部分部众西迁柴达木盆地西缘,历经“黄头回纥”、沙州回鹘,至明中叶撒里畏兀儿东迁嘉峪关内的五个多世纪。
二是《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之一的《裕固族简史》说:“从十三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到十六世纪初期,这一时期是裕固族形成的最重要时期。”⑧《裕固族简史》主笔之一的范玉梅,在《裕固族》一书中说得更明确:“从十三世纪六、七十年代至十六世纪初的这段时间,是裕固族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⑨这就是蒙古西征、部分蒙古人入居原“黄头回纥”牧地,至撒里畏兀儿东迁嘉峪关内的历史时期。
上述两种说法,虽然表述有区别,年代的上限有出入,而下限是一致的,两种说法的实质是部分回鹘与部分蒙古人的共同融合,是裕固族形成的重要时期。
笔者完全赞同上述两种说法,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撒里畏兀儿东迁入关是裕固族形成的标志”⑩,“东迁是新的民族共同体裕固族形成的标志”。(11)
裕固族的形成年代的研究成果说明了什么呢?她说明:回鹘自唐初陆续迁居河西走廊开始,至唐末五代之际,形成以甘州回鹘为首的河西回鹘,建立了汗国政权,同当时并存的天山南北回鹘集团、楚河流域回鹘集团一起,揭开了回鹘史的分裂割据时期。甘州回鹘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逐步从回鹘中分离出来,因而成为裕固族的先世时期。但是,不论甘州回鹘、“黄头回纥”、沙州回鹘,都是回鹘的一部分,而不是新的民族共同体。所有历史文献都是这样记载的,当今回鹘史、维吾尔史的论著也是这样对待的。在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冯家升、程溯洛、穆广文三人会编《维吾尔族史料简编》,列有《河西回鹘》一节,还列举了“黄头回纥”及金天会五年(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出现的沙州回鹘活剌散可汗的史料。(12)《新疆简史》则说:在罗布泊一带,“还有黄头回纥,他们想必也是回鹘的一支”。(13)蒙古西征后的撒里畏吾、撒里畏兀儿,很少被列入回鹘史之中,有的甚至称他们是蒙古,显然有很大区别。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覃乃昌]广西民族学研究50年发展回顾
下一条: ·[和少英]浅论藏文化与纳西文化之交汇
   相关链接
·[李向振]冬至节俗源流及其文化内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王华龙]五台山五爷信仰源流研究·[于玉蓉]连续与独特:“中”之源流的神话学探赜
·[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路转红]裕固族东、西部地区民歌情感色彩的差异性研究
·[鞠熙]游观入道:作为自我修行的女性朝山·[高忠严]中国民间谜语的源流特征与文化价值
·[赵晓涛]“越人好事因成俗”:广州蒲涧节(郑仙诞)传统民俗活动源流述论·[赵晓涛]“越人好事因成俗”:广州蒲涧节(郑仙诞)传统民俗活动源流述论
·[贺滟波 刘光洁]“白毛女”故事源流考·[范小青 钟进文]敦煌学背景下裕固族历史数字化传播的三种思路
·[王光荣 王春燕]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蒋明智 何海祺]顺德龙母信仰源流
·[梁碧容]浅析龙州县天琴文化建构·[陈日红]扎船送瘟神
·[王晶波 韩红]“牛犊娶亲”故事的佛教源流及其演变·[贺少雅]当代成人礼俗的类型、源流与发展
·【讲座预告】车锡伦:中国宝卷的渊源和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累积性、地域性(北大,2018年4月13日周五15:00)·[许晓明]琴瑟歌舞祈年丰:壮族布岱支系“陇峒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