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郑荣健]燕赵有戏
——一场赛事折射出来的河北地方戏曲生存现状
  作者:郑荣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7-11 | 点击数:8220
 

  喜 忧:群众基础好 现状待改善

  在此次比赛中,不仅专业组选手的表现颇具亮点,业余组选手的职业更是涉及不同的行业领域,既有国家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干部群众,也有学生和农民。就在颁奖晚会上,霸州市委书记杨杰清唱一段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引得喝彩连连。而当地农民南礼文更是以一出昆曲《芦花荡》,把王圪垯村曾作为昆腔、弋阳腔流传至北方的重要过渡地的历史渊源展露无遗。据贾吉庆透露,戏迷多,票友多,这已成为河北戏曲的重要特点和亮点。

  群众基础好,使河北戏曲有了一块好的磨刀石;但众多的民营院团乃至草台班子复杂的竞争环境,也使河北戏曲的生存现状较为艰难。在比赛现场,记者观察到,一些地方院团的参赛演员年龄相对偏大,并不像来自省会城市的院团那么整齐划一。传承青黄不接是实情,招不来人,则成了地方戏曲院团的普遍抱怨。这源于戏曲有待改善的生存现状。

  “像省会院团还好点,我们地方院团,真的很难招到人。”邯郸市东风剧团副团长毕其俊告诉记者,工资不高,演出辛苦,这是导致招不到人的主要原因。“培养周期长、成本高、成才率低、就业难”,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李建锁这样概括。他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中专体制的戏校,培养一个演员需要6年,每年学费约4600元,按最低标准算,连生活费就要8000元,而随着训练的压力、倒仓的失败等情况,“最后真正出来的人很少,很多条件好的家庭根本不会让孩子来学戏”。据透露,目前河北省多数的戏曲院团,演出一场收入大约在5000元至8000元左右,除去几十个演职人员的工资加上道具、交通等费用,演一场往往所剩无几,“根本租不起剧场来演”,逢农闲或节庆时奔走乡镇农村演出,便成了地方戏曲演出的主要出口。但恶性竞争情况严重,这进一步加大了地方戏曲的生存压力。

  “有时候有的演出连演员都不知道价码,因为怕走漏风声,被人压价抢了戏。”对此刘仲武深恶痛绝,呼吁加强管理、有效整合。

  出 路:资源要整合 市场需规范

  跟这些比赛的“话外篇”相比,专家们对选拔赛的评价颇高:人数多,剧种多,唱念做打功夫俱全,演员水平提高了,老演员甘当配角扶新人了,民营院团甚至业余票友参加人数多了,等等。因此,“话外篇”倒像是一种身怀其璧的焦灼:拥有如此丰厚的戏曲资源,河北的戏曲事业该朝哪个方向走?在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路在哪里?

  如今,丝弦已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石家庄市丝弦剧团团长王建宗觉得有的媒体把地方戏曲“写得跟马上要吃不上饭了似的”太过夸大其词:“保证艺术质量,不跟着恶性竞争往下走,在有很好的戏曲群众基础的河北,还是能留住观众的。”

  整合资源,规范市场,这是多数专家的看法。王仲德觉得,在演员的出场费上,普通演员、获奖演员、老艺术家的戏码都应该形成一套规范的方法,要尊重艺术创作,不要“一刀切”。刘仲武则强调要“院团整合”,通过兼并融合等方式,集中优势资源,发挥优势搞创作,提高艺术质量,同时也减少了恶性竞争的生态条件。利用当地戏曲资源,助推文化产业发展,霸州市在这方面是很好的例子,包括戏曲博物馆、李少春大剧院等文化设施建设与当地文化旅游开发相结合,使戏曲成为当地品牌资源之一,无疑为其戏曲生存营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贾吉庆表示,此次比赛出现了许多好的现象,也给戏曲界带了新的课题、新的思考。地方戏曲有贴近老百姓的优势,希望未来能为河北戏曲发展多搭建好的交流展示平台。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1年07月11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直面“后申遗时代” 学者呼吁关注遗产的命运
下一条: ·[冯骥才]为未来记录历史
   相关链接
·[李丙传 黄煦茜]河北雄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民间文学史》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许琳琳]河北省保定市易县马头村“网红庙宇”的田野调查报告·[袁学骏]河北耿村起源性神话研究
·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 暨“一带一路”与河北传统文化研讨会隆重举行·[袁学骏]关于河北耿村的孟姜女传说
·文化部发布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杨德睿 王建章]事、功、斗:河北无极县某村的“迷信”的理论意涵
·专访河北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马维彬·[张庆辉]河北安新县关城村“音乐会”调查与研究
·[白佳雨]河北蔚县暖泉古镇“打树花”调查与研究·[张宁 国万忠 闫红]燕山——太行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吴衍发]安徽长集淮派皮影戏调查与研究·[王平]鄂西北楼台皮影初探
·[刘敏]城镇化背景下的凤阳花鼓生存现状研究·[邓云 崔婷婷 陈丰煜]老行当生存现状与活化传承新模式探析
·[常玉荣]河北涉县中皇山娲皇宫由“庙”到“宫”的演变研究·2016年文化遗产日: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总目·河北卷》正式出版·尹虎彬:《河北民间后土地祇崇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