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李祥林]民俗学与中国戏曲研究
  作者:李祥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20 | 点击数:18366
 
随着学科发展,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按照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的观点,“folk”可以用来指人类社会任何群体,为此他提出了“folk groups”(社会群体)的概念,在他看来,“民俗学中的民可以是任何一个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具有某种共同点的社会群体,而且这一社会群体必须具有一种共同的文化传统。”(6)当代民俗学的理念是以“生活世界”为研究对象的,因为广阔的生活世界即是民俗处处有见的世界,在其学科视野中,“民俗之‘民’可以指任何群体、任何人。普通人民是民俗之‘民’,专家、专业人士是也是民俗之‘民’。巨商富贾、高官显贵、大贤大哲都是‘民’,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世界,尽管他们有时超越了生活世界。不过,生活世界毕竟是他们基本的世界,民俗毕竟构成了他们的基本生活。这样来理解‘民’,我们看到,任何人都是‘民’,并且都是充分意义上的‘民’。”(7)也就是说,“民”在今天的民俗学视野中乃是指全民。当然,“民”作为群体存在,可以根据不同标尺区分不同类型:以职业为准,有工、农、兵、学、商;以民族为准,有汉、藏、满、蒙、回、苗等族群;以社会阶层为准,有贵族、官员、士人、百姓;以行政区划为准,有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以戏剧兴趣爱好为准,有京剧票友、秦腔戏迷、川剧玩友、越剧粉丝……不管怎样,我们务必清醒,尽管“民”可以有分层和分群,尽管除去上层和官方而在“民”中占据绝大部分比例的是广大中下层民众,但是,对民俗之“民”仍切忌作先入为主的偏狭理解。昔日,在本土意识形态领域中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非常年代,这“民”就曾被人为地狭窄定位在跟统治阶层相对的“劳动人民”上,以致限制了我们进行民俗研究的学术视野。
与之同理,对民俗之“俗”,也当以开放的目光审视和定位。尽管当年汤姆斯在给《雅典娜神庙》杂志的信中提及“folklore”时,主张以此概念来取代英格兰通称的“民间古俗”,但其涉及的仍是古老年代的风俗、习惯、仪典、迷信、歌谣、寓言等,认为民俗学的任务在于抢救和研究这些古俗。中国历史上,向来有“礼失而求诸野”之说,江绍原先生谈到“礼与俗”时指出:“研究者应该把礼俗的界限打破,是我们近来的主张。……古俗有一部分见于著录,因而得了古礼的美称,成为后人叹赏、保存的对象。然没有这样幸运,久已湮没无闻的古俗,正不知有凡几,虽则这一部分古俗中应又有一部分至今尚以某种形式流传于民众间。故不但古礼与古俗不可分为两事,即古礼俗与今礼俗,亦不应认为互不相干的两个研究区域。”他很赞成前人关于“礼俗不可分为两事,亦不必分士庶”、“制而用之谓之礼,习而安之谓之俗”的观点(8)。其实,从文献记载看,古人未必将礼、俗强行分离,如《荆楚岁时记》载:“魏议郎董勋云:今正、腊旦,门前作烟火、桃人,绞索松柏,杀鸡著门户逐疫,礼也。”明明说的是正腊月民间避邪逐疫的风俗,却言之以“礼”,可见礼、俗实不分家。事实上,古之“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作为上古社会人们礼俗生活的记录,其中有不少礼仪一直存活在华夏民间,为后世民众所一代一代传承,并且投射在“人生如戏剧,戏剧如人生”的传统戏曲舞台上。从学科发展看,随着人们对学科对象及范围的认识步步深化,民俗学概念经历了从狭到广的演进,“狭义的民俗学概念大约有四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认为民俗学只对远古遗留下来的信仰、风俗和传统加以研究;第二种认为民俗学仅以研究文明民族的民间生活为限;第三种认为民俗学只研究民间生活中的仪式、祭祀和禁忌;第四种认为民俗学只以民间口头文学为研究对象。”(9)如今,国际民俗学界已逐渐摆脱早期各执一端的偏狭,走向涵盖前述诸方面的广义研究。
归根结底,“所谓‘民’,不是指古人、野蛮人、文字社会里的文盲和半文盲,而是指社会中任何普通一员;所谓‘俗’,不是指古俗、奇风异俗,而是指社会中一切相沿成习的行为模式和模式化行为。”(10)以春节、端午、中秋这些中国传统节日为例,古人过,今人也过;民间百姓过,文人士子过,宫中皇帝也过。当然,由于经济地位悬殊和物质要求不同,各个阶层的人过节的具体内容会千差万别,但是,就节日的时间以及人们所遵守的种种观念、规矩和仪式而言,至少在汉族地区(也包括有的少数民族)是古今传承、八方皆同的。如大年三十,有钱人灯红酒绿,无钱者粗茶淡饭,但在格外看重血缘亲情关系的国人意识中,一家人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守岁祈福,团圆饭总是要吃上一顿的。又如逛庙会,看大戏,从南到北,从城市到乡村,也是日常生活中吸引四面八方,汇聚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会兴致勃勃参与的民俗活动。总之,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风俗存在,以之为研究对象的民俗学不单单是面向古代历史、古代文献的学科,也不单单是面向边缘人群、下层生活的学科,它“不仅以古老的风俗习惯为对象,而且以发生变异的当代新风习为研究对象”(11),它在研究视野上实际是兼摄古今、贯通上中下各阶层的“民俗生活”的学科;不仅如此,由于对活生生的田野对象的看重,民俗学实际上又是一门颇具现代意义的人文社会科学。换言之,民俗学研究的是一个族群或社会世代传承的民俗文化,也就是包括史前时代、有史时代以至现今时代的具有历史传承脉络的民族民间文化。明白以上问题,对于我们从民俗学角度切入戏曲研究很重要,因为事实表明,中华戏曲正是既诞生在古代又存活于现代、既广泛流行在下层百姓中又时不时得到上层社会赏玩的东方传统艺术。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学艳]当前我国民族文献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条: ·江帆 万建中 高有鹏:民间文艺学的身份辨析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7-8月受理)·深切缅怀刘锡诚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5-6月受理)·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