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王家范]“国家”驾驭“社会”的政治术
  作者:王家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11 | 点击数:7534
 

  郡县制度的步步深化,宗族制度的节节衰变,这是一个长过程,却并非采用你死我活的恶性形式展开。郡县制度用包容、同化宗族制度来改变后者的功能,使之低首匍匐地为其服务。两者完全可以“长期共存”。这就是中国具有历史特色的政治术。然而,这种“国家”驾驭“社会”政治术的成功,也是因为“宗族制度”客观情势本身发生了变化。后者在社会生活中凝聚、整合宗族的功能日渐衰退,又没有其他真正的“中间群体”起而代之,“国家”的整合才得以乘间进入,强加控制,一插到底。反之,若干地区人群流动率低,或外来移民在“客居地”自我抱团,宗族制度就不容易被完全消解。此外,一旦国家整合功能弱化,宗族支配基层的现象也可能局部死灰复燃。明代以降,许多地区出现了宗族藕断丝连、功能似有却无的奇特现象,结局虽没有像“一个阶级胜利了,一个阶级消灭了”那样惨烈,宗族制度衰变的命运却无可挽回,社会基层与魏晋南北朝以前相比,整体面貌有极大的改观。  

  直至清代,宗族组织及其祠堂、义田、役田、族谱、宗谱等“实体”在各地普遍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但功能强弱却很不平衡。华南、徽州、江西等地区,宗族关系发达,宗族活动活跃,引起了学者强烈的研究兴趣。即使在宗族观念日趋淡薄的地区,例如农工商活跃的苏、松、嘉、湖地区,有学者说“江南无宗族”,在业内立即引起哗然,因为“有宗族”的例证俯拾即是。但改而从形式转到实质的标准去严加考察明清的宗族,在“小江南”地区不难看到种种衰变的史实:

  (一)联结程度、宗族观念随贫富、贵贱的分化而呈现出松垮与疏离的趋势。贫困家族已无心于此,惟官绅家族仍然在热心操办宗族活动。但一旦门第败落,这一宗族活动也就慢慢地名实不符,甚至连“名”也不复存在。《阅世编》即云:“以予所见,三十余年之间,(宗族门第)废兴显晦,如浮云之变幻,俯仰改观,几同隔世”,“缙绅之后,长为缙绅之数少,降为编户之数多。”为数可观的文集里虽然保存了不少有名文人为缙绅重建祠堂、重修宗谱所作的“序”、“记”,不失为宗族存在的例证,但细品其味,重修举动更像是在吊唁宗族共存共利关系的衰亡,哀伤溢于言表。

  (二)在没有其他“中间群体”可以代表的情况下,基层一般民众仍期望得到宗族的保护或救助,一些绅士也知道利用这层关系以博得地方上的名望,谋求获取利益的有利地形。情势变了,乡绅变得越来越现实,与官府的关系,顺从、拉拢者居多,对待族众的爱心不断被稀释,所剩无几。在不利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利用官府意识形态与被咨询的便利,借宗族名义讨价还价,得些优惠,沾点便宜。在不少场合,“宗族”还可能成为绅士相互间争夺利益的工具,时常引发族际矛盾乃至武力冲突。官府时而支持此方,时而支持那方,居高临下,玩弄于股掌之上。这种三角式的博弈关系,一般不会涉及大的政策层面(对操作手段则有所周旋,稍有利于这方,就损害另一方,政府的总盘子是不变的),普通民众真正得益者少之又少。典型的例子,一条鞭法实施过程中发生过种种纠纷与争讼,内里便包含着这层复杂的利益博弈信息,很难看到乡绅间达成完全共识。

  (三)深入到苏松地区基层社会发生的事端,不难发现基于利益分配与争夺方面的矛盾,导致激烈冲突,宗族间人情淡薄,直至撕破温情脉脉的面纱。朱元璋在《大诰续编》中严惩了两个利用收粮的“委托权”盘剥、妄告亲叔与亲舅的正副粮长,称“今粮长张鏐孙等,正告叔,副告母舅,绝灭纲常,彝伦大坏”,“其科(钱粮)也,一斛面粮三斗,一使用粮三斗,一水脚船钱、神福钱一万贯。科已毕矣,各各侵欺入己,复回乡里团局造册,每户复科三斗。朕观如此,若不速治,将不久而民不聊生。朕问间,其叔面奏其侄,弟役身于马驿,盘费不供;父犯事军役云南,终岁不供,存亡不问;骗诈他人之妻回家,宿娼于市肆。朕听是言,呜呼!枭令之刑,宜其然乎”。这还是“小人物”,然显赫缙绅,亦有不少坠入时弊,视宗族为陌路人。著名的“民抄董宦案”,事端起于董氏强抢生员陆某使女引发民愤,怀疑生员范昶演绎《黑白传》坏其名声。范昶被责,含恨而死。范昶之妻龚氏为董其昌妻妹(连襟),儿媳董氏是董其昌族女(叔侄)。范昶八十三岁的老母冯氏依仗这层姻亲关系,携龚氏及三名女仆往董家分辩清白,沿途边哭边骂。董其昌父子知道后,先令奴仆将其乘坐的轿子砸毁,将范家婆媳两人带到家中闭门毒打,后又将冯氏推入沟壑之中,将龚氏衣裳尽数撕破。随从之女仆更是惨遭凌辱,大都被剥裤捣阴。民国初吴梅在为觅得全抄本重印的序中感叹道:“明人一入士版,辄鱼肉乡里,不独华亭为然。书云:世禄之家,鲜克有礼。文敏治家之道诚多可议者矣。昔昌黎送杨少尹云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而明代显宦则以家为官。惟其以家为官而恶遂不可胜书也。”明代缙绅“以家为官”,官绅一体,说得煞根!如果把史料阅读面扩展到民事诉讼案牍,则亲族、宗族间为田产、家产分割兼并而引发官司的真是不胜其多,几为江南“好讼”的主体。由此,我们不免惊讶明清江南的民情许多方面已经到了只重权力金钱、不认亲情人情的地步,这方面倒是颇像现在有些人喜欢说的,进入了“现代性”的“早期”?!学者说的“江南无宗族”,细细辨味,有一定的深刻性。■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11-04-17 02:3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杨倩如]史学理论视域下的“历史叙事”研究
下一条: ·王文章: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
   相关链接
·[席晓燕]宗族祭祖仪式的文化重建·[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
·[高荷红]赫哲族“伊玛堪”歌手传承路线探幽:以三个家族为例·[王加华]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研究的理念与方法
·[岳永逸]风俗与民俗: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史学根性和民族性·[吴滔]祖先记忆的再创作:一个运河沿线丝业市镇家族的故事
·[武静静]华北乡村宗族组织形态的当代变迁·[唐穆君]乡村文化的变迁及价值重构研究
·[林秋炀]慎终追远:潮汕地区丧葬习俗个案研究·[贾凯露]鹿蹄石传说与宗族村落记忆的互构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施爱东]讲故事的民俗学:非常事件的正常解析
·[刘晓悦]民俗文化对家族成员间情感的凝聚作用·[邹晨欣]疫情危机下屯堡金氏家族秋祭仪式考察
·[罗兆均 何志强]从宗族到家庭:土家族村落信仰空间与权力走向·[孙正国 熊浚 刘梦]长阳土家族白虎文化的融合传承论
·[王京]民俗学与历史学的对话·[侯有德]湘西永顺土家族祭油神习俗研究——基于长光村的田野调查
·[彭兆荣] 重建乡土社会之宗族景观·[罗兆均]家神的较量:湘黔桂界邻地域社会的家族互动与信仰建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