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李河:“礼”在现代社会礼被异化成了“礼物”
  作者:李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3-03 | 点击数:8860
 

李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经典重读

  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

  《左传》昭公五年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

  《孟子·万章下》

  礼,不同、不丰、不杀。《礼记》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

  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苟无忠信之人,则礼不虚道?是以得其人之为贵也。《礼记》

  【现代社会越来越“无礼”】

  现代社会越来越“无礼”,它所奉行的规则,一个是官本位,另一个则是低级的市场经济下的欺诈原则,所以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也就会时常感到坚硬。而礼,正是改变坚硬,让社会变得温和、温馨的东西。

  但重建礼仪并不容易,因为首先需要改变的,不是人们的行为规范,而是整个社会所奉行的规则。要使现代社会重新“重礼”,必须要建立一个符合现代人际关系的示范生活,这种规则不是市场的交换、欺诈,而、是彼此尊重、诚信。

  同时,对于传统社会中的“礼”,也要懂得取舍,要继承,也要转化,它发自内心、个人修养以及节制等相关的内容,正是我们所缺乏的,而它代表等级制度的那一部分,则是我们要摒弃的。

  【诚信是“有礼”的前提】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传统社会则是人治社会,但这不代表着传统社会中的礼不能和现代社会所融合。

  实际上,文化永远都是一个继承和融合的过程,之所以有人觉得传统的“礼”不见融于现代,这是因为他把低级的市场经济社会与现代社会混为一体了,前者是以欺诈和掠夺为规则的。而真正的、健康的市场经济,是以诚信为前提的。《礼记》里说:“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这里面就说到诚信,其实在一个社会里,任何事情,任何领域都是需要诚信的,它们是共通的。

  所以,人们有发自内心的互信和尊重,那么自然就会“有礼”;反之,人们信奉欺诈和掠夺,即便有礼,也长久不了。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晨报 2011年03月03日 10:05

上一条: ·[朱四倍]“传统年”正名未必能挽救“年味淡”
下一条: ·冯骥才委员:莫让“非遗”保护变成“面子过程”
   相关链接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邹艳梅]明清之际奉教士人的丧葬礼俗观研究
·[张淇源]作为类民俗的圣地巡礼:时空感重塑与记忆再生产·[扎西卓玛]礼物与信仰:一个藏族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习俗研究
·[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夏循礼]地方菜系的本草基因及其食养文化
·[吴卓远]浅析丧礼与生死观的表达·[王娇 柏互玖]明清方志风俗志内容的构成、分布与历史成因
·[王嘉炜 宋昕曌]莆田涵江地区婚俗礼仪及其性文化隐含的调查·[王会珍]殡葬改革背景下鲁南农村丧葬礼俗的变与不变
·[邵凤丽]礼为俗用:功能导向下“礼仪文体”的流变·[裴新华]大宾与“先生”:仪式专家的知识融合实践
·[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李一]薄下的祭祀圈:基于鲁中草庙寺进香礼簿的个案研究
·[顾康顺]用乐成俗:苏北乡村唢呐班民间仪式用乐的行为逻辑·[高鹏程]廖泰初的教育社会学
·[高洁宜]由俗至礼:探析乡村移风易俗中的贺号习俗·[陈阳]闽南农村婚姻仪式的礼物流动与亲属实践
·[白廷举]仪式实践、礼俗互动与文化认知·[刘晓春]人的历史比学科更长久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