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李延超 饶远]水与火洗礼中的民族传统体育
——傣族体育与彝族体育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延超 饶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3-01 | 点击数:22757
 
傣族源于古代南方“百越”族属,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也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他们生活在海拔500~1100m的河谷、坝区。热带、亚热带气候使得热能与物种等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异常丰富。因此,傣族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民族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由于傣族与百越民族的历史渊源,使他们继承和发展了母体民族以稻作为主的传统,形成典型的稻作民族文化模式。“傍水而居”孕育出了“鱼米之乡”,“傍水而居”也使得傣族人民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沐浴离不开水,赕佛离不开水,水井修有讲究,新年要泼水祝福。可以说,傣族经济文化尤其是生活习俗与水是密不可分的,塑造了傣族人特有的“水文化”形态。殷实、富足的生活状况,加上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洗礼,培育了傣族人民温存善良、朴实无华的民族品格。清朝雍正《云南通志》卷二十四载:“傣族性本训朴,田地皆种禾稻,人亦渐习经书,土俗民风日改月化。士简民恬,风和俗厚,男女悉知辛勤,士类敦礼教。”这是对傣族人民情性温和、品性敦厚的记载与描述。
可以说,彝族与傣族在族源历史、生产方式、宗教图腾、节日习俗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为研究傣族与彝族体育文化的异质性提供了理论背景。
3.2 彝族与傣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征的文化差异
3.2.1 尚力与贵柔
彝族体育以勇猛粗犷著称。彝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摔跤、斗牛、赛马、挥刀、射弩、长跑、轮秋、投掷等,运动风格大多朴实粗犷,动作刚劲有力、力度大;而且,攻击性极强,强调运动者的身体接触和对抗。摔跤是彝族人的最爱,数十个支系的彝族概莫能外。虽然规则、方式各异,但在熟练的技艺中要体现出勇猛顽强的民族品质却是彝族摔跤的共性。彝族摔跤不是不讲技巧,但首先要猛过于巧。这在云南路南、弥勒、楚雄和四川凉山等地最为典型,气氛也最为火爆,被誉为“摔跤之乡”。《中华文化通志》载:“摔跤是彝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在欢乐的火把节日里,摔跤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撒尼村寨附近低凹的圆形平地是最好的赛场。比赛不分体重、不限时间,只要脱掉上衣蹲在场边,赤脚裸胸,腰系红布带,就是请求参赛的表示。”史料记载摔跤时“躬头相向,手前后盈如钟摆坠,然足趑趄行如斗鸡作然,久久交手,有如鹤舞,有如龙骧,有如泥鳅,有如狮搏,时上时下,时复时翻”。一时间,红土飞扬,群虎争斗,震撼天宇,响彻四方。获胜者则被披上红布带,绕场一周接受观众的欢呼与拥戴。
 
图1 彝族摔跤图
 
图2 傣族舞蹈图
如果说,彝族体育重在力的炫耀,那么,傣族体育则以柔美、细腻见长。傣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和韵律是身体柔软起伏,舞姿极富雕塑感。随着芒鼓鼓点,腿部做韧性的屈伸,慢慢起舞,手慢慢抬起,从手指关节开始,手腕、手肘和肩关节,一节一节地传递,或扬手翻腕,两手交替而舞,时而内屈,时而外掏,时而翻腕。同时,保持腿部的屈伸,慢抬脚,慢落脚,带动身体做扭动与转动,时而前俯,时而后仰,自然形成手臂、身体、腿部每个关节都有弯屈的动作特点与姿态造型。身体的扭动带来的是起伏之美,扭动与起伏又展示了松软之美。这些动作细腻而小巧,轻柔而飘逸,既充满张力,又保持内在美的感受。多姿的手势、纤细的腰身、轻盈的体态,构成了一幅幅完美的“三道弯”造型,这使得傣族舞蹈既有动态的韵律美,更具静态的造型美。
3.2.2 血的洗礼与情的契合
如果说,摔跤只是力量和耐力的比拼,彝族的武术则更具火药味,讲究真刀真枪。彝族人酷爱武术。元代李京《云南志略》载:“……男子椎髻,摘取须髯,或髻其发,左右佩刀,喜斗好杀……多养义士,遇战斗,视死如归。”明万历《云南志略》载:“罗罗……藏匿山林,惟事剽掠……言不合,拔刀仇杀。”除了佩刀之外,强弩、梭镖、火药枪、火雷等也是彝族的“常备武器”。《易门县志》载:“爨蛮……常带尖刀于左右,又有劲弩镖枪,置毒矢末,沾血立死。”时至解放前夕,彝族山寨中仍流行着“打冤家”这一部落械斗的原始习俗。土司之间、头人之间乃至亲家之间,一旦发生纠葛,动辄武力相见。每打一次冤家,双方都要动员成百上千乃至上万人参加,刀枪棍棒、火药雷器尽使,面对面地厮杀。每次出战之前,要请毕摩主持祭祀活动并歃血盟誓,借神赐力量来实现征服的欲望;战后要用俘虏的血祭奠先神,人血被认为是最高级别的祭品。这种隆重的谢神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再现战斗中的激烈场面,其中不乏拼杀、格斗、角力等武术表演。一招一式,一扑一跃,折射出一个民族强悍尚武、恃强逞武、威猛无比的风俗情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岳春]湄公河次区域泰国山地民族舞蹈文化研究
下一条: ·[唐启翠]歌谣与族群记忆
   相关链接
·[秦天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创新传承策略探析·[李翠含]生生不息 代代相传: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逻辑研究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
·[邱旻颐]社会变迁中的傣族文化·[刘兰兰]傣族创世神话:两种宇宙观的融汇
·[李翠含 吕韶钧]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蕴涵·[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
·[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刘朦 马兿嘉]从生到死:布朗族、傣族人生仪式的空间转换与象征秩序研究
·[霍志刚]建构与融合:遗产旅游语境下泼水节神话资源转化的路径研究·[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
·[何庆华]傣族祭寨神仪式空间的排他性 ·[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
·[霍志刚]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张岩松]非遗保护背景下红原藏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传承与发展
·[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