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元宵节,能否再现昔日狂欢
  作者:苏丽萍   摄影/图:白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16 | 点击数:7157
 

  离合法:把某个字的形状笔画,或者一部分结构分开,然后又巧妙地组合起来。如“你一半,我一半”谜底“伐”。误会法:利用汉字一字多义,或者特殊形状,故意在词意上设置障碍,使人产生误会。如“指东说西”谜底“诣”。置换法:巧妙地把某字的一部分去掉,而用另一字或另一字的一部分换进去,使之成为一个新字。如:一口吃掉牛尾巴——告。

  谜格是根据汉字的音、形、义的特点创制出来的。它的作用在于对谜底的结构进行新的组合、调整、排列;有的把字音变读,有的把字形分拆,有的将字位调换,使之更严谨、更巧妙地扣合谜面。所谓“格助谜活,格为谜用”,使一些本来不能入谜的题材成为谜材,为制谜者广开了谜路。常用的谜格有秋千格、卷帘格、曹娥格、白头格等几十种。

  脑筋急转弯最早起源于古代印度,是指当思维遇到特殊的阻碍时,要很快的离开习惯的思路,从别的方面来思考问题,现在泛指一些不能用通常的思路来回答的的智力问答题。脑筋急转弯是种娱乐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大众化的文字游戏。它可以开发智力、搞笑并提高想象力。但灯谜不仅是一项饶有趣味的文字游戏,还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更有助于汉字的记忆。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建议将元宵节增补为法定节假日

  如今,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反观洋节庆,如圣诞节、情人节等,却影响日趋扩大,中国传统节日,如何传承与发展,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纵观当下的传统节庆方式,可以发现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一是中国的传统节庆文化表达方式很含蓄,而“洋节日”表达方式则比较外向化,多数都有狂欢活动;二是中国传统节庆不够商业化,稍有商业化也就是春联、粽子、月饼、元宵等,新产品很少被开发,而“洋节日”的商业化却非常彻底,各种节日商品层出不穷,商业化的过程同时也成了“洋节日”传播的过程;三是中国传统节庆不够时尚,总是以老面孔示人,而“洋节日”的活动与表现方式总是与时尚结合在一起,非常受年轻人喜欢。

  于是,有专家提议,传统节庆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应该适应市场的需求,更应该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要“让传统时尚起来”,并且要“让传统可以消费”。比如可以把元宵节做成狂欢节,把清明节做成感恩节,把端午节做成亲情节,把立夏做成童趣节,把七夕节做成相亲节,把重阳节做成敬老节,把中秋做成团圆节,把冬至做成年货节等等。而且尽量让游客去参与、体验。比如央视春晚成为年三十晚上的新年俗,广州花市经过若干年的积累沉淀,现已俨然成为当地民众过年之“保留节目”,形成了“新民俗文化”的消费及节庆氛围。

  那么元宵节应该如何传承与发展呢?北京市民刘老先生说,没有元宵节的狂欢,绝不会有人们对元宵节的向往和回忆。有道是:“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元宵节点灯、赏灯的习俗就应保留。此外,猜灯谜也让人难忘。自己虽然不是猜谜高手,但就喜欢那个热闹劲,喜欢那个气氛。猜谜是一种娱乐,同时也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体现。市民龙先生认为,元宵节的活动不能只靠政府部门组织,老百姓也可以通过一些民间组织把它传承下去,比如成立灯谜协会、花灯协会、秧歌协会,有了协会,一些爱好者就会自觉地靠拢过来,这样的效果应该不会错。也有人干脆说,既然大家都很重视这一节日,何不将元宵节也增补为法定节假日,这样对于元宵节文明习俗的传承会更加有利。(本报记者 苏丽萍)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1-02-16 10:13:39

上一条: ·[许杏林]天津旧时节令
下一条: ·清明背后的三月三 被遗忘的传统节日能否回归?
   相关链接
·[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刘玉颖]从印尼西加省山口洋市的元宵节巡游看印尼华人的族群文化构建
·[陈鹏程]明清小说中元宵节描写的民俗史价值及其文学功能·[尹晓龙]西汉太一神祭祀与元宵节起源
·元宵节将至,听习近平讲传统美德·[萧放]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俗的文化精神
·[陈熙远]中国夜未眠——明清时期的元宵、夜禁与狂欢·北京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突出非遗特色和冬奥主题
·多彩民俗闹元宵· “传统节庆文化论坛”在山东大学成功举办
·[落笔升蝶]《红楼梦》与元宵节·[萧放]元宵节极简史
·[王英娇]亟待传承、保护、发展的庄河面塑灯·[王海娜]佛山地区开灯习俗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春节元宵节期间旅游安全工作的通知·[张勃]上元灯树千光照 元宵:多元文化汇就的“大河”
·[黄桂秋]广西富川明城元宵节文化探究·[周丽妃]湄洲岛元宵节的传承与发展
·乌丙安“女儿节”变“婆婆节” 乞巧文化获“修复”·[曲振明]“老鼠娶媳妇”与敬鼠风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