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白晋湘]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
  作者:白晋湘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21 | 点击数:17114
 
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是文化冲突的产物。我国具有五千年深厚民族文化,孕育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但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维系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文化背景,生存形态和生存环境逐渐销蚀。尤其是在多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适应问题常常在民族成员或弱势群体成员身上表现更为突出。尤其是面对包括奥林匹克文化等在内的强大主流文化的冲击,造就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和变动性态势。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如若没有文化上的认同,必将处于一处无根的漂浮状态,人们的思想无法形成一种统一的认识,而这种文化认同的重新塑造过程就是文化适应问题。“认同”与“适应”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认同不是全面的认同,适应不是消极的适应。应当把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既能保持民族主体性和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能广泛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发展。
 
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的根源
 
与我们已经告别的世纪相比,21世纪我们生存的世界将会面临更少特殊性和更少地方色彩。在过去赋予人类以民俗或民族差异的节日、服装、风俗、典礼、仪式和信仰,正在日益消逝或限制在少数人群中,而大多数社会抛却了诸多传统习俗,转而采纳其他更加适应我们时代现实的东西,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要或将要经历这一过程。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化使许多传统的生活形式消失了。但与此同时,它也创造了许多机遇,为作为整体的社会向前发展构筑了重要基石。反对全球化、支持文化认同的主张,反映了一种没有历史基础的、静止的文化概念[6]。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作为一种现象,早就存在着,如我们的武术文化的推广和进奥运的努力,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列入国家或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等。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作为一个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则是伴随着现代性及其引发的现代西方强势体育文化冲击而出现的。在前现代社会中,社会结构的封闭性,人们活动的单一化、交往范围的固定化,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是理所当然和不言而喻的。
现代性成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适应的核心,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以社会化大生产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改变了传统社会原有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人们原来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从封闭到开放、从稳定到剧变,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目不暇接的改革开放和变化,打乱了传统社会原有的认同模式和认同格局,引发了真正意义上的认同危机。而作为西方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古希腊奥林匹克文化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和欣欣向荣,就在于能够不断地与现在社会与文化融合,从而在开放中获得现代认同与适应。
现代性在促使社会转型的同时,还直接引发了明显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危机,这种文化危机集中表现在:首先,现代性是对传统的新生,也包含了对传统的否定,这在一定意义上造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断裂,这种断裂包含了区域断裂和代际断裂。在湘西苗寨的考察中发现,除了苗鼓等个别旅游活动外,苗族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都出现了断裂危险。越是落后封闭村寨,越是保存较好;越是年轻人,其记忆和生活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越是迅速缺失与替代。在现代性建构的过程中,总要对传统和传统文化有所批判、有所否定。而这种否定又必然影响到人们对民族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认同,促使人们建立新的文化认同;其次,伴随现代性而来的强势娱乐文化扩张和西方体育文化霸权,造成了文化秩序破坏和文化生态的失衡。当前西方强势体育文化对全球体育主流话语的垄断、对弱势体育文化的挤压以及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其他弱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么弱化,要么趋向按照现代竞技体育文化改造而成为现代体育的异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特别是基于少数民族弱势体育文化的认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文化认同与适应问题的提出,是对现代强势体育文化的抗争,也是对弱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权的维护,是对体育文化多样性的呼唤。在此意义上,全球化与现代性昭示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适应的真正根源。
 
3 一体化与文化多元主义悖论: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压力和冲突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冲突日渐显现,并呈现出两股强劲的势头:一是以西方现代化模式为参照的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渗透与扩充;二是以反西方或反现代化为标榜的民族主义的复活。人们在这两种泾渭分明的发展对比中,一方面看到了全球论将成为人类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文化多元发展的传统正在受到挑战。文化多元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的是新的一体化的冲击。因此,我们面临如何在面对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物质财富等一体化的趋向中,保持文化的个性与多元发展,如何保护和发展弱势文化等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论争与解决过程中,出现并逐渐形成了多元文化主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段辉涛]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思考
下一条: ·[邹华芬]民族身份与性别表述
   相关链接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杨雨点]语言、行为、物象:湖南新晃“孝梅节”节庆的多元民俗叙事与文化认同·[谢红萍]身体技艺、文化认同与区域发展
·[孙正国 夏楠]大禹叙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研究·[秦天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创新传承策略探析
·[路童越]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新疆各民族共同饮食理念研究·[李娟]山西北朝多民族服饰文化融合实践
·[李翠含]生生不息 代代相传: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逻辑研究·[雷伟平 宋军朋]三官信仰在马来西亚的谱系与文化认同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宣炳善]浙江舞龙类非遗项目的社区空间与文化认同
·[刘先福]作为认同表达的民俗艺术·[郭永平 贾璐璐]全球在地化与地方全球化: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杜韵红]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周波]从“身份认同”到“文化认同”: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设计的新面向
·[尹锋超]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咸阳市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王世友 雷军蓉]消费者对民俗体育赛事空间的感知与认同
·[廖善维]原型与变型:壮族“智者”人物形象“箭垛化”研究·[李翠含 吕韶钧]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蕴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