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巫达]彝族社会中“尔普”形式的变迁
  作者:巫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02 | 点击数:13910
 
“卡巴”是一种从年龄、辈分或阶级地位上由上而下的单向馈赠,有点儿接近于印度的“檀施”(dan)和日本的“恩”(on)礼。印度的“檀施”是指等级地位较低的人从高级种姓者那里收到的礼物,一般无须回报。据认为,这些礼物可以为赠礼者带来“功德”。日本的“恩”礼也是一种很难回报的礼物。莱博拉(Takie Sugiysma Lebra)的研究显示,与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礼物互惠原则不同的是,在等级差异十分明显的日本社会,上级送给下级的“礼物”,下级是不可能完全回报的。
“卡巴”和“尔普”的差异在于,“卡巴”是不能回报或不求回报的单向馈赠,而“尔普”是建立在互惠原则下的双向馈赠,有馈赠方,也有受赠方,今天的馈赠方,明天可能就是受赠方。人类学理论中关于礼物的两种形式(互惠形式和不求回报的单向馈赠形式),均存在于凉山彝族社会中。
至于“尔普”的数目,则因亲属关系的远近亲疏而有所不同。越是亲近的人,其“尔普”数目就越大,相反,亲属关系越远,“尔普”数目也就越小。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尔普”可以分为近亲“尔普”、远亲“尔普”、宗族“尔普”三种。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在研究礼物交换问题时,就强调礼物交换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亲属关系的远近。他说:“近亲关系导致(短期内不求回报的)一般性互惠;随着亲属关系的疏远,互惠类型也会成比例地向消极(互惠)一端发展。”凉山彝族的“尔普”形式在这一点上是与萨林斯的论断相吻合的。
 
二、“尔普”的类别
 
在进一步讨论凉山彝族的“尔普”之前,还需要介绍一下彝族的有关习俗。在彝族社会中,一个男子最大的义务,就是在自己的父母、岳父母、岳父兄弟以及自己舅父去世的时候,买牛或羊去奔丧。这是一种非常沉重的经济负担。一个人一生努力工作和劳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在老人去世的时候买牛羊去奔丧。送牛被认为是最高礼节,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时候也可以送羊。还有一些人别出心裁,专门买羊,以凑够一定的“腿数”。例如,甘洛县一个发了财的企业老板,在他岳父的弟弟去世的时候,买了12只羊去奔丧,号称“带了48条腿”。他买12只羊的钱足够买两头牛。而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由于社会压力的存在,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承担超乎自己经济能力范围的负担。特别是如果连襟买了牛,自己即使是赊帐也必须买牛。在一些丧葬场合,常常可以看到衣衫褴褛的人牵着牛来奔丧。彝族男子坐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说起的一个话题就是“我还欠着×头牛”,意思是说自己还有“×”位尚在世的“老人”。如果在彝族村寨做经济状况的调查,恐怕问十个人,就会有九个人说经济很困难。彝族不忌讳说自己穷,甚至有钱人也喊穷。喊穷的同时,如果说明穷的原因是因为“尔普”太重,还会成为一种光荣的表白。这说明他履行了“尔普”的义务,他是一个重承诺、讲义气的人。同时,如果交了很多“尔普”,还说明他的宗族很庞大,是个强大的网络。这就暗示,如果他遇到什么难处,这个强大的宗族是能给他撑腰的。所以,人人都愿意说自己“尔普”很重。
买牛或羊去奔丧不同于“卡巴”,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单向性礼物馈赠。对馈赠者而言,他本人是不指望能看到回报的,因为真有回报,那也是在他去世以后,自己的儿子、女婿、外甥给他买牛或羊来奔丧。这是违背马林诺夫斯基关于礼物交换的互惠原则的。以下分别用几个案例来介绍彝族“尔普”的种类。
(一)近亲“尔普”
这里所说的近亲,指的是亲兄弟和堂兄弟。近亲的“尔普”数目最大。例如,凉山州甘洛县彝族瓦尔姓的近亲“尔普”,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情况:如果是近亲本人去世,则每户出100元给继承他家业的人(一般是其幼子)。如果某个人的岳父母去世,这个人又买一了头牛去奔丧,那么,每户就出100元给他;如果这个人买了一只羊去奔丧,每户则出20元给他。2003年2月瓦尔阿纽去世的时候,他大哥和大哥的幼子(传统上的继承人,实际上,由于他们父子都住在县城,又分属两个不同的单位,他们两家是分开住的)买了一头牛去奔丧。根据笔者的了解,这条牛是他大哥的幼子作为晚辈专门买去给自己的幺叔奔丧用的。按照传统习惯,死者的大哥及大哥家的幼子是不需要买牛送去的,只需要出100元“尔普”就可以了。但由于死者的大哥及其幼子都在县城工作,且都是国家干部,经济上好一些,他们便选择了买牛这种最高礼节来表示他们的心意。死者大哥家的两个女婿,各买了一头牛送去。他们是从女婿的角度来买牛的。作为一个男子,他岳父母及其弟兄去世的时候,他应该买牛送去。而他的近亲、远亲或宗族则要出”尔普”给他们,出多少是早就定好了的。但在这个个案中,死者大哥的两个女婿都是汉族,他们原本并没有出“尔普”的习俗。
(二)远亲“尔普”
这里所说的远亲是指相隔两代以上的人,即爷爷辈是兄弟的人。远亲“尔普”相对于近亲来说,就少了一些。比如,在瓦尔家的案例中,远亲每户出50元。但是,如果需要支付命金或纠纷赔偿,“尔普”就没有一定的数目了,要看事主尽其所能赔偿后的缺口,再在宗族中分摊。例如,在50多年前,瓦尔木几曾惹过命案。当时阿候××因为与木几结怨,带了一些妇女到木几所在的村子,准备“驻扎”在瓦尔木几家,让木几家满足他提出的一些要求。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巫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徐学平]趣话古代贺年片
下一条: ·[宋生贵]民族艺术的乡土情结及当代际遇
   相关链接
·[扎西卓玛]礼物与信仰:一个藏族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习俗研究·[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
·[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
·[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
·[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
·[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贾国立]红河彝族尼苏人叫魂仪式
·[陈晓颖]“礼簿”上的秩序与变迁·[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王光荣 王春燕]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巫达]变异中的延续:凉山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及其动因
·[王丽清 董秀团]彝族土主信仰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研究·陈永香 等:《彝族史诗的诗学研究——以<梅葛><查姆>为中心》
·[叶宏 李金发]神话的结构与彝族生态文化·[李娜]方山彝族俚濮人的生产习俗与民间信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