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许定铭]被遗忘的民俗学家黄石
  作者:许定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08 | 点击数:12669
 

  所得如此膚淺,實在不甘心!\ 後來我再上網,用黃石、黃華節、民俗學等條目一再搜尋,知道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趙世瑜博士,曾發表過〈黃石與中國早期的民俗學〉(見《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7第六期),而高洪興編的《東方民俗學林》叢書中,也有一冊《黃石民俗學論集》(上海:上海文藝,1999)。

  得知黃石近年受學界重視,非常高興,豈料跑遍香港九龍的書店,都無法買到才出版六年的《黃石民俗學論集》。最後赴「香港中央圖書館」,在只供閱讀的參考圖書館裡,也無法找到《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至於高洪興的《黃石民俗學論集》則更令人喪氣:這套叢書共六冊,分別為:顧頡剛、周作人、黃石、鍾敬文、江紹原、劉魁立等人的專著,真想不到,五冊書都好端端的排在架上,偏偏缺了《黃石民俗學論集》。向館員查詢,說是當年買不到這冊,上天弄人竟至此!

  後來在網上讀到涂石1999年4月9日發表於《人民日報》的《東方民俗學林的價值》,他對《黃石民俗學論集》有這樣的評價:

  黃石早在二十年代初就投身於宗教學、人類學、民俗學研究領域,翻譯、編譯出版了家族制度和神話的著作,發表了大量民俗學方面的論文,尤其在婦女民俗研究方面取得了較大成就。其研究特點在於既注重利用文獻資料做歷史考察,也注意盡量利用田野?#123;查的材料;既注意吸收國外相關學科理論,又專注於中國本土的民俗事像的研究,他擅長用心理學、比較研究法、考証法探討種種民俗的歷史線索,追尋其動因。他是當時民俗學運動中比較出類拔萃的人物之一,論集真實地反映了他的這一學術面貌。

  讀後更刺激起我尋找《黃石民俗學論集》的決心。我心裡一直有個疑問:黃石在中國民俗學界已沉寂了半個世紀,是誰,基於什麼原因把他拉出來?趁假期之便,我從港島北角?#123;車跑二十幾里路到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終於讀到了高洪興編的《黃石民俗學論集》,有了初步的理解。

  《黃石民俗學論集》收黃石《關於性的迷信與風俗》、《性的「他不」》、《關於植物的神話傳說》、《桃符考》、《七夕考》、《「迎紫姑」之史的考察》……等有關民俗學的論述共29篇,這些文章大多發表於1927至1935年間的《新女性》和《東方雜誌》等刊物,編者高洪興說:

  黃石對於民俗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可以統稱為「女性民俗」的有關性風俗、婚姻習俗和女性服飾方面,其他則為年節習俗、神話傳說等等……他自稱對於民俗事像有一種「追源癖」,善於運用文獻資料進行歷史考証工作,論述某一民俗事像在歷史上不同階段的表現和嬗變……他尤為重視和善於運用比較的方法,大量使用世界各地有關民俗資料進行比較研究……(頁420)高洪興還說他之所以注意黃石,是在1991年編《婦女風俗考》(上海:上海文藝,1991)時,為他精闢的理論深深吸引,而今次編《東方民俗學林》叢書時,又得到鍾敬文的一再囑咐,《黃石民俗學論集》才得以面世。

  書前有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趙世瑜博士的序文,詳述黃石在二三十年代對中國民俗學的貢獻,並分析了他的研究方法,記錄了他的研究歷程,肯定了他的成就,認為他是中國早期民俗學的拓荒者之一,應該像鍾敬文、周作人、江紹原等早期民俗學家般受人尊敬。原來這篇序文,即他1997年發表於《北京師範大學學報》,我渴望得睹而未曾讀到的那篇《黃石與中國早期的民俗學》,這是我至今讀到的,最全面記錄黃石前期民俗學生涯的文章。

  趙世瑜在文內提到黃石所致力的女性民俗研究,是當時被忽略及少人接觸的領域,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是要有較大的勇氣,冒著被人誤解為淫褻的危險的,黃石的這種冒險精神實在值得敬佩!

  趙世瑜還認為黃石研究的特點是對某種民俗事像的歷史考察,而他的「史」的研究是有解釋的,絕對不僅僅是考據和描述。他文章的另一個特點,是非常重視用多學科的理論去解釋,去研究現實存在的民俗事像。此外,他還利用田野?#123;查的現代民俗學或人類學方法作研究,而絕非僅僅取採來自文獻的資料。在總結對黃石的推崇時,他說:

  由於黃石廣泛閱讀國外人類學、民族志和民俗學著作,對他們的理論和方法比較熟悉,使他的研究從一開始就具有職業民俗學家的特點。他的研究往往針對中國民俗事像,但卻總是利用世界各地的民俗資料進行比較研究;除了梳理民俗的歷史演變之外,也結合親身的經歷和實地?#123;查,因而其成果比較成熟,所以有學者評價說:「黃君於研究民間禮俗,甚有成績,向所發表之論文,皆能注重於『縱』、『橫』材料的搜求,而加以細心的探討。」(見頁12-13)由於我先前尋找「黃石生平」的苦痛,而趙博士的這篇《黃石與中國早期的民俗學》也不容易找,故此根據趙文的資料及我所知,重新簡述黃石生平如下:

  黃石(1901-?)廣東人,原名黃華節,另有筆名養初。1923年前後曾到過暹羅,1924-28年間,在廣州白鶴洞協和神科大學讀書,跟隨校長龔約翰博士(Dr.John S. Kunkle)研究宗教史,並寫了《神話研究》(上海:開明書店,1927)。1928年,黃石曾在香港的《華僑日報》做過短期的編輯,與鍾敬文有交往,並曾約他寫稿。1928年與何玉梅結婚,可惜她在1929年病逝,給黃石的打擊很大。

  他1930年到北平,後來在燕京大學吳文藻教授手下從事研究工作,專攻宗教及民俗,並發表大量有關民俗學的論述。這段時間的重要著譯有《家族制度史》(顧素爾著?黃石譯,上海:開明書店,1931)、《婦女風俗史話》(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1949年後隱居於香港元朗的東頭村,以賣文為生,文章多發表在台灣的學術性雜誌,並以原名黃華節在台灣商務的《人人文庫》中出版了《關公的人格與神格》(台北:台灣商務,1967)和《中國古今民間百戲》(台北:台灣商務,1967)兩本著作,此外,還寫了本《端午禮俗史》(香港:泰興書局,1963)。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大公报 2006-3-19 01:53

上一条: ·[黄葵]师恩难忘──纪念顾颉刚先生逝世三十周年
下一条: ·[子安加余子]江绍原与Folklore
   相关链接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刘雪瑽]科学与妖怪 :学术史视角的井上圆了妖怪学·[李闪闪]重新发现黄石
·[杨玉蝶]民间文献研究的新视域·[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
·“学科史读与写”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
·[岳永逸]为了忘“缺”的记忆:社会学的民俗学·[刘春艳]近百年中国傻女婿故事研究述评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史考释·[刘建波]呈现民间文学百花争妍的图景——回望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
·[廖元新 万建中]学术史视角下歌谣与生活的关系 ·[刘大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
·[张青仁]民族民粹主义与民俗学的浮沉·[谭一帆]走出符号化,走向生活
·[施尧]20世纪以来日本民谣采集的学术史研究·[刘雪瑽]再论程憬的中国神话研究
·[漆凌云]中国民间故事研究七十年述评·[高荷红]“满族说部”概念之反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