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张闳]第一千零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
——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及文学史写作问题
  作者:张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01 | 点击数:5029
 

  德国汉学家顾彬先生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则是我所见到的“第一千零一部”文学史。毫无疑问,这不是一部十全十美的文学史,但它是一部有独立立场和个人风格的、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据了解,《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是顾彬十卷本《中国文学史》中的一部分。由此可见,顾彬试图在几千年的历史框架中,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定位。这样一种广阔的历史视野,是中国国内文学史家所缺乏的。顾彬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的文学观基于所谓“语言性”,并由此而作出中国当代文学次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判断。这一基于“语言性”的美学尺度是否就是文学的唯一的或根本的尺度,或许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顾彬是一个有着个人明确的文学观和美学价值尺度的学者。而且在他的文学史写作和学术研究过程中,能将这一观念贯彻始终。

  外部宏观的历史视野和整体性的历史叙事逻辑与文学内部的基于汉语自身美学特性的文学判断,这二者是构成顾彬文学史写作的基本要件。如果没有对这二者的充分理解,如果不能够从汉语文学表达的整体历史来看待现代汉语文学,文学的评判标准就会发生极大的偏移,甚至终将丧失文学的价值尺度。而那些由一干人拼凑出来的写作班子笔下的历史,注定只能是支离破碎的。这样,文学史材料堆积得越多,就越成为历史书写的障碍,材料将湮没历史书写主体自身。这也正是中国国内文学史家的致命弱点所在。本土学者对于本土文学写作的现实可能会比顾彬更熟悉,但他们在历史感和文学性两个方面,都陷入了混乱。面对本土的文学现实,就好比盲目的人在丛林里摸索,永远不知道道路通向何方。

  “第一千零一部”文学史的存在,或许并不能彻底改变中国国内文学史写作的平庸局面;但由于它的存在,至少提供了一种维度:建立个人的历史观和文学观,是文学史写作的根本所在。其他历史写作也是如此。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深圳晚报 2008年11月18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常闻]由“美美与共,知行合一”引起的思考
下一条: ·[杜廷广]“文化形态史观”的本质是人──读汤因比《历史研究》
   相关链接
·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民间文学史》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民间文学史》出版
·[刘大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林岗]二十世纪汉语“史诗问题”探论·[王文超]科学史与民俗文化:艾伯华早期汉学研究述略(1927-1937)
·俗文学研究拓宽文学史书写格局·[高有鹏]关于中国民间文学史的书写
·[刘大先]民族文化的历史叙述问题·[徐新建]展现“中国故事”的多民族魅力
·宝卷研究扩充俗文学史整体构架·[李小玲]民间文学的文学史意义
·《世界文学史》:绘一幅力求完整的世界文学地图·[刘宗迪]天文学史上的“织女”与“牛郎”
·[刘跃进]邓绍基先生的学问人生·《儒林外史》《红楼梦》构成现代中国小说的起点
·“文学史不是开列一份名人名家光荣榜”·在文本生成的历史语境中书写“文学文化史”
·[石剑峰]建立新文学史观 关注文学的过滤与重建·[吴艳]元杂剧:民族交融的艺术表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