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记忆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历史记忆

[吕建福]青海湖流域:吐谷浑人的开拓与传说
  作者:吕建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3 | 点击数:10503
 

  神岛龙驹,青海湖边育骏马

  青海湖流域虽属高寒地区,却有丰饶的环湖草场,还有鱼盐之利,向来为游牧民族争逐之地。人类很早就已开发利用其自然资源,湖岸的卡约文化遗址,就出土了鱼骨、兽骨以及陶器、石器和青铜器,相邻的柴达木盆地还有诺木洪文化,这些都是远古时期羌人的文化遗迹。最早利用和开发青海湖流域环境资源的羌人,不仅从事畜牧业,还兼营渔盐业、采集狩猎业。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羌人从事青海湖流域的渔业和盐业生产,不仅用于自身的消费,而且还从事商贸谋利。鲜卑人进入青海湖流域后,仍然从事畜牧业生产,这与青海草原的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也与羌人的生产方式一致。

  最早进入青海湖流域的乙弗敌部在从事畜牧业的同时,还利用青海湖周边环境从事渔业和采集。《北史》载:“吐谷浑北有乙弗勿敌国,国有屈海,海周回千余里。众有万落,风俗与吐谷浑同。然不识五榖,唯食鱼及苏子,苏子状若中国枸杞子,或赤或黑。”所谓“不识五谷”者,即从事纯畜牧业生产;“唯食鱼”者,就是利用青海湖及其河流从事渔猎生产;“苏子状若中国枸杞子”者,即沙棘果实,有红、黑等色。乙弗敌的畜牧业以养马为主。按《晋书》载,414年,南凉国君秃发傉檀率7000骑兵袭击乙弗敌部,获牛马羊40余万只。418年,西秦国君乞伏炽磐向乙弗敌一次征收税马就达6万匹之多。这足以说明乙弗敌部畜牧业之发达。契汗部的畜牧业也很发达,422年,西秦征西将军他子等打败契汗秃真,获牛羊50余万头。

  吐谷浑汗国对青海湖流域的经营,促进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吐谷浑人进入青海高原,不仅带来了蒙古草原的畜种和生产方式,而且合理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发展畜牧业生产,尤其是创造性地利用青海湖环湖草场和湖中岛屿的自然地理环境,引进波斯种马,改造鲜卑马,培育出龙种马,尤其是名马“青海骢”,成为千古称道的典范。

  鲜卑马属于蒙古马种,经过长期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形成了抗高寒、抗病力强、耐粗饲、适应性强等特性。但蒙古马属于草原马,蹄大而质软,不适应高山攀爬,也太不适应高海拔环境。因而当鲜卑人从蒙古草原迁居青海高原后,就需要优化其性能,以适应新的自然环境。

  关于吐谷浑人利用青海湖岛屿培育龙种马之举,史书多有记载,如后世所称:“吐谷浑有青海骢,朝野佥载。”《魏书》载:“青海周回千余里,海内有小山,每冬冰合后,以良牝马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得驹,号为龙种,必多骏异。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是也。”此载是说,吐谷浑人培育的龙种马、特别是“青海骢”是鲜卑马与波斯马杂交后培育出来的优质马种,培育繁殖的主要方式是利用青海湖中天然的龙驹岛进行隔离优化。“青海骢”矫健善走,奔跑迅速。

  据说,“青海骢”还善走对侧,能表演舞步,故有“善舞马”、“舞马”之称。《宋书》记载,461年,吐谷浑可汗慕容拾寅“遣使献善舞马、四角羊,皇太子、王公以下上《舞马歌》者二十七首”。《梁书》记载,505年,“河南又献赤龙驹,有奇貌绝足,能拜善舞。天子异之,使臣作赋。”其中,张率在赋中赞美道:“资皎月而载生,祖河房而挺授,种北唐之绝类,嗣西宛之鸿胄。禀妙足而逸伦,有殊姿而特茂,善环旋于荠夏,知蹈躧于今奏。”

  吐谷浑人将其良马除与南北朝交易外,还向南亚和中亚、西亚地区出口。吐谷浑汗国灭亡后,青海湖不再有龙种马的培育繁殖,龙种马随着吐谷浑人的四处迁徙而渐趋退化,而吐谷浑人在青海湖流域培育龙种马的传说却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大唐西域记》、《新唐书·西域传》记载迦湿弥罗、箇失蜜国出产的龙种马,其地正是慕利延征服的罽宾。此地在唐之前并不出产龙种马,说明其龙种马即是引进的吐谷浑汗国的龙种马,至唐其名称相沿未变。吐谷浑人的龙种马还输入到曾跨踞中亚、西亚一带的萨珊波斯,并在里海一带扎下根来。据传,直到13世纪中叶,蒙古帝国派往波斯觐见旭烈兀大王的常德还在当地见到龙种马。刘郁的《西使记》记载说:“龙种马出西海中,有鳞角,牝马有驹,不敢同牧,被引入海,不复出。”这个传闻,无非是南北史籍同样记载的吐谷浑龙种马神话传说西传后的演变,并将青海附会于西海(今里海)而已。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0年11月26日

上一条: ·[刘正爱]风水传说、历史记忆与传统文化
下一条: ·[王明珂]由族群到民族:中国西南历史经验
   相关链接
·[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谢红萍]身体技艺、文化认同与区域发展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的民间传说类非遗保护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张勃]精神返乡与历史记忆:易代之际的民俗书写
·[刘永发 黄清喜]村落信仰语境下民间传说的生发机制研究·[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
·[毛巧晖]民间传说、革命记忆与历史叙事·[张成福]历史记忆、文化资本与国家级非遗
·[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王晴]乡村振兴战略下竹马会传说的遗产化实践
·[屈啸宇]话语意图视角下的民间传说叙事形态·[金媛]湖南省民间传说研究七十年
·[洪哲泓]真神与凡夫·[邢莉]当代乡土社会神圣空间历史记忆的重构与族群关系的再生产
·[刘程杰]民间传说中的张三丰形象及其道教元素·[黄彩文 于霄]地方节日的历史记忆与仪式表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