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中国古村落代表作》编纂工作座谈会召开
  作者:段泽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1-25 | 点击数:8445
 

  罗哲文说,古村落作为古建筑文物保护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多少年来我就呼吁过要保护古村落、古村镇。古村落是中华文明的根,虽小但五脏俱全,是完完整整的中国社会最基层的形态。过去我们保护古建筑,只注重物质的,没有注重非物质的,这两方面绝不能分开。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与物质文化遗产并重。一个古建筑如果没有文化精神和内容,那就黯然失色了。此外,建议尽量顾及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古民居、古村落的特点非常突出,价值非常大,而且破坏起来也非常快。

  陈志华说,历史文化村镇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文化价值是多方面的。实施这个项目,规模很大,要求也很高。但是,要在短时间内取得重要成果,很不容易。举个例子说,我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做古村落调查是专职的,要做得有一定深度,一般一年内只能完成一个村落的调查。所以,对即将开展的这项工作的难度,要有充分的估计。同时要把文保单位确定的村子,也吸收进来,减轻一些工作量,少走一些弯路。

  李耀宗讲到,季羡林先生曾说过,如果不重视民间文化,就没有国家文化。这句话对我的印象很深。应该说,这句话道出了民间文化的本质。不重视民间文化,就离开了古村落的文化内涵,就没法保护了。任何建筑都有文化内涵,尤其是古建筑。如果看不到其中的文化内涵,就看不到建筑本身。因此建议在此项目中尤其要注重这类古村落在建筑文化内涵的挖掘,千万不要把它作为附属部分。

  潘鲁生说,中国古村落的研究和记录工作是一项迫在眉睫文化工程,时间不宜太过持久。鉴于古村落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文化命题,丛书的编写者不仅要对建筑外观结构进行研究,更应注重其中的文化内涵,应回到原生态的视野予以关注。在分类上,《中国古村落代表作》丛书项目应充分考虑不同文化背景村落的代表性,从广泛性、典型性、地域性、民族性、差异性等角度进行筛选,不局限于一种分类标准。学术团队的组织也应考虑建筑学、民俗学、民艺学等不同领域专家的代表面。潘鲁生提到,2002年开始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救工程已经历经十年,积累了初步的成果,目前从古村落的角度编纂一套丛书,需要整合前期的调查研究成果,继续深入下去。潘鲁生表示,山东是中国古代建筑鼻祖鲁班的故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多年来在民间艺术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个以中国民艺研究所为中心的学术团队,学校的师生愿意为《中国古村落代表作》的编写贡献一份力量。

  据悉,参与本项《中国古村落代表作》调查编纂工作的,大多为长年追踪、考察、测绘与拍摄古村落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的专家学者。本项目将重点盘点与查明我国现存的古村落,全面总结中国古村落的历史与现状,并首次对中国代表性古村落进行集体式的可视性呈现,为村落保护与研究提供可靠的科学的基础性资料。

  《中国古村落代表作》将收录国内各省份的典型性古村落图文资料,并以古村落在中国地理版图的位置,分为若干区域。区域划分依据古村落所处自然环境与文化板块的不同特点。

  上述区域代表性古村落结集成卷,每卷的册数视区域古村落精品之多少而定。每个古村落为一单元,除了介绍性表述和解读文字外,还包括村落面貌、与大自然的关系、公共建筑、代表性民居、生产生活情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等方面的照片。其中,每幅照片配附精练的说明文字。每个古村落附测绘图。全部图文稿件的编纂工作拟于2011年12月底完成。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联网-中国艺术报 2010-11-1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世界最大西方私人汉学藏书“罗氏藏书”落户上海
下一条: ·高等教育出版社与中国民俗学会联合赠书通告
   相关链接
·[关旭耀]资本介入下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变迁、消解与重构·[张晓蕾]地方社会变迁与民间音乐传承的嬗变
·[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施爱东]叶春生:民俗学是用脚走出来的学问
·古村落保护如何留住乡愁·古村落:学术研究不可忽略的角落
·乡村振兴战略拓宽古村落活化之路·中国古村落活态保护大会在河南鹤壁召开
·保护古村落 留住我们的乡愁·濒临消失的中国古村落:10年间减少90多万个
·[李红 胡彬彬]中国村落研究的三种范式·[李向振]迈向日常生活的村落研究
·古村落保护需要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大数据如何为古村落画像?
·中国各地拯救正在消失的传统村落·[杨建华]日常生活:中国村落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陈新民]对高演古村落重塑乡土民俗调查·[应超群]关于浙西应氏古村落文化生态的调查报告
·[魏娜]槐树信仰的生活化体现及不同视角下的表达·[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