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国际经验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经验

[吴秀杰]多元化博物馆视野中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保护
——德国民族学、民俗学博物馆的历史与现状概述
  作者:吴秀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27 | 点击数:17532
 

  2006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德国有6175家注册的博物馆机构,其中4736家在原西德,1439家在原东德。博物馆的所有者(责任者)大致有8种类型,其相关数据可见表1。

  按照收藏重点,这些博物馆被分为九大基本类别。这一分类基于德国特殊的博物馆结构,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的分类不完全相符。具体内容如下:

  1 以民俗学、乡土文化和地方史为收藏重点的博物馆类别包含如下内容:民俗,乡土知识,农民住宅,磨坊,农业,地方史;

  2 艺术博物馆类包括:艺术与建筑,艺术手工业,陶瓷,教堂珍宝及教堂艺术,电影,摄影艺术;

  3 宫殿、城堡类博物馆包括:已登记注册的宫殿、城堡,已登记注册的修道院、历史性的图书馆;

  4 自然知识类博物馆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动物医学,自然史,地理学,史前动物学,自然知识;

  5 科学与技术博物馆类包括:技术,交通,矿山,冶炼,化学,物理,天文学,技术史,人类医学,制药业,工业史,其他相关的科学领域;

  6 历史与考古学博物馆包括:历史(不包含传统的地方史),纪念馆所(仅包含有展品的),历史人物,考古学,远古史及早期历史,军事史;

  7 以收藏为主的博物馆包括:上述多个收藏重点,藏品数量众多,以收藏为主要目的的博物馆;

  8 文化史专项博物馆类包括:文化史,宗教史和教堂史,民族学,儿童博物馆,玩具,音乐史,酿造方法以及葡萄种植,文学史,消防、乐器,以及其他专题领域;

  9 博物馆综合体类:是指那些在同一建筑物中包括拥有不同收藏重点的多个博物馆。

  从这一简要的分类说明中,我们可以对德国博物馆所涵盖的题目范围窥见一斑。表2可以看到各类别的数目及其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我们所理解的与传统文化事象相关的民族学、民俗学博物馆应该包含了第一类即“民俗学与乡土文化博物馆”以及第八类“文化史专题博物馆”,两类加在一起,共计有3707个,占总数的60.1%。但是,两类博物馆2006年度参观者人次 的总和只占全部的博物馆参观者人次的25.5%。尤其是民俗学博物馆类的参观人次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与2005年度相比,下降了3.8%。其中71.0%的民俗学、乡土文化博物馆和超过半数的文化史专题博物馆的年参观人次不超过5000,只有0.7%的同类博物馆的年参观人次超过10万。

  当然,博物馆的数量、规模,甚至参观者的人次都与当地的经济水平和文化传统有直接而且密切的关系。下面仅将“民俗学与乡土文化博物馆”以及“文化史专题博物馆”在各州的分布情况做一简单的介绍(见表3)。

  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巴登一符腾堡州和巴伐利亚州在博物馆事业上也名列前茅,它们拥有的这两类博物馆的数量要远远高出其他各州,而民俗学研究在这两个州也有长足发展,德国民俗学史上的两个著名学派也分别出现在巴伐利亚州(“慕尼黑学派”)和巴登一符腾堡州(“图宾根学派”)。显而易见,博物馆与学术研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际的情况正是如此,从学科发展史上看,博物馆与民族学、民俗学学科从一开始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博物馆及其工作人员最高层的行业代言人的是全德博物馆联合会(Deutsches Museumsbund)。该联合会成立于1917年,目前下设五个专业委员会(Fachgruppe),分别负责历史博物馆、文化史与艺术史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技术史博物馆、档案文献等方面的工作。此外,就博物馆内的工作分工情况它还成立了四个工作研讨组(Arbeitskreise),就领导管理、展览计划、露天博物馆、见习人员职业培训等事宜展开合作与协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山口修]文化多样性与非物质文化资源
下一条: ·专题║ 《社会科学报》:亚洲四国文化遗产保护
   相关链接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