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巫达]族群文化资本促“社会关系”形成
——以新疆建设兵团返沪人员个案为例
  作者:巫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25 | 点击数:8301
 

  兵团返沪人员利用族群文化资本,以“资深者”的身份来争取场域内非兵团返沪人员的认可。在阿凡提歌舞团里,团员们绝大多数是新疆返沪人员,包括兵团文工团、兵团农场等机构返沪的人员,但也有少数是从来没有去过新疆的人。由于有像钱先生、张先生这样一些人的努力,上海市阿凡提歌舞团队伍不断壮大。新疆舞蹈作为族群文化资本,成为老年人融入上海社会的钥匙之一。

  族群文化资本助返沪人员建立稳定的社会网络

  笔者将族群文化资本进一步定义为,以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族群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首先具有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族群,这些族群的原住地并不一定在大都市。这些族群的实体性是没有争议的,并且在大都市里,人们的社会关系是以这些族群作为基础的。也就是说,族群文化资本促成了人们的“社会关系”。

  兵团返沪人员的个案显示,作为一个新出现的场域,新疆维吾尔族文化是他们的族群文化资本。作为场域,必然有“掌握资源者”和“未具资源者”。对于兵团回沪人员来讲,他们既是“掌握资源者”,也是“未具资源者”。面对在上海退休在福利待遇方面优越于他们的同龄上海本地人,他们是“未具资源者”。他们通过族群文化资本挑战既得利益者以获得社会资本(如尊严)和经济资本(低消费)。而面对没有去过新疆却愿意学习新疆舞蹈加入他们歌舞团的上海本地人,他们却成为“掌握资源者”。这也是通过族群文化资本来展示出来的。

  兵团回沪群体利用新疆维吾尔族的族群文化资本在上海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有一定成员规模的社会网络。这个社会网络对附近的新疆餐厅也有一定的互动关系,甚至还延伸和涵盖到在沪维吾尔族人。在上海经商、求学的部分维吾尔族人不定期加入阿凡提歌舞团的歌舞表演。至此,族群文化资本成为构建良好族群关系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族群研究中心)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7-22 9:51:5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海洋]不断漂移的汉族
下一条: ·[潘瑞国]万方乐奏有于阗
   相关链接
·[张成福]历史记忆、文化资本与国家级非遗·[薛俊丹] 南石山村仿古陶器生产与村落社会关系研究
·[林颂华]从唾液分析洁净观念与社会关系·[王加华]个人生活史:一种民俗学研究路径的讨论与分析
·[周阳]社会记忆视域下的“非遗”文化资本再生产·[王加华]个人生活史:一种民俗学研究路径的讨论与分析
·[刘玉颖]从印尼西加省山口洋市的元宵节巡游看印尼华人的族群文化构建·[曾秋馨]物质技艺与族群文化记忆
·[杨尚轩]民俗经济的品牌塑造·[杨尚轩]当生活与文化成为产业:文创产业,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异同
·[童方云]我们研究“城市文化资本”的实践和思考·[李冬]《达古达楞格莱标》史诗的民族文化解读
·不放过田野记忆中的任何一个原始符号·[刘爱华 韦仁忠]传统发明的方法表述与民间实践
·[周云水]文化资本与“客家”传统的再造·[孙九霞]族群文化的移植:“旅游者凝视”视角下的解读
·[吕俊彪]民族文化资本化的困境与出路·[杨树喆]民众口头创作与族群文化品性
·[张海洋]不断漂移的汉族·两岸学者品广西民间文化:原汁原味才能打动人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