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杨六金:一本书与一个族群的命运
  作者:满长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12 | 点击数:7548
 

  历险

  杨六金对莽人社会历史的调查研究,历时16年,先后到莽人村寨调研百余次。其中,最难忘的是历险。

  杨六金第一次去莽人村寨便遇到险情,带路的人在原始森林中竟迷路了,他们只好在森林里过夜。森林的夜晚恐怖异常,不知名的野兽出奇不意的鸣叫,令人毛骨耸然。杨六金在恐慌中一夜未眠。次日,他们走出森林时,竟被村里人误认为是异国特工。他们用绳子迎接了这位戴着眼镜、背着相机的陌生人。幸好,杨六金身上带有政府部门的介绍信,误会消除了,莽人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他。

  还有一次是1997年8月,他和南科村委会主任李有福到莽人村寨调研。返回途中,他感到内急难忍,却又解不出小便,低头一看,一条暗绿色的蚂蝗尾巴在他的尿道口摇摆。他一惊,心想坏了。李有福倒有经验,用一根细线,拴住蚂蝗尾巴,用力一拉,把蚂蝗拽了出来,血洒了许多,剧痛几乎让杨六金昏过去。

  十六年磨一剑

  1997年9月,杨六金被派往金平县金水河镇挂职副镇长,领导和他开玩笑说,你是莽人头,莽人都听你的话,你可以边工作边研究。

  这倒真是一个好主意,杨六金愉快接受,在和莽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中进行调研。莽人喜欢上了这个“头”,从他那里学会了腌咸菜、焖豆芽、挖地和洗澡。女人们学会了梳头和洗头。跟着他,到了昆明,看了世博园。“原以为电视里放出来的高楼大厦、密如蜘蛛网的公路,如蚂蚁爬的汽车都是假的,今天亲眼看到,都是真的,”他们认真地对杨六金说。

  此前,在官方非官方的用语中,“莽人”与“芒人”皆用。2002年,杨六金撰写了《关于金平县“莽人”与“芒人”的报告》,以科学严谨的资料和事实,论证了金平县境内只有莽人而无芒人的观点。此后,官方用语及统计资料中,正式统一使用“莽人”称谓。

  经过16年的潜心研究,2004年11月,杨六金以坚韧不拔之志完成的33万字的著作《一个鲜为人知的族群——莽人的过去与现在》出版,该书图文并茂,资料翔实,从历史、民俗、语言、文学、生产方式、宗教信仰等角度,论述了中国境内的莽人与越南境内的莽人是同一个族群,展现了莽人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进程,为莽人的发展进步提出了积极的意见。此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和研究莽人的著作,莽人的神秘之门随着此书的出版被打开。杨六金因此被称为将“莽人托出大山的人”。

  一本书的力量

  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族群——莽人的过去与现在》的出版,莽人引来越来越多的专家、领导的关注。

  2006年9月秋,在华盛顿大学,该校著名亚洲人类学家史蒂夫·哈罗尔教授对前来做高访学者的杨六金说:“你倾注16年精力撰写的莽人专著,我连读了三遍,还有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瑞典等国的学者也读过你的这本书。可以说这本书是当今社会人类学的一部经典之作。是你将这个神秘的族群托出了大山,让世人知晓。”

  莽人的生存状态引起了中央重视。2008年1月,中央领导人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帮助莽人尽快摆脱贫困,解决其生产生活问题。莽人的归族问题也提上了议事日程。2009年,国家民委批复,正式将莽人归族于布朗族。归族问题的解决,加速了莽人的扶贫工程。2009年6月中旬,中国最后一批原始生存状态的莽人推开了自家新居的大门,结束了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的日子,开始了现代人的新生活。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0-08-06 04:34:46

上一条: ·[郑杭生]费孝通对当代中国社会学贡献的再认识
下一条: ·由天津民俗“活字典”张仲说起
   相关链接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
·[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
·[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杨李贝贝]副文本中的文艺边疆
·[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普泽南]1950年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电影放映述略
·[段淑洁]云南少数民族孤儿娶妻故事的类型研究·[毛巧晖]承续与超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神话研究
·[罗婷]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保护现状及云传承机制研究·[高健]神话王国的探寻者 ——李子贤神话研究评述
·[张小军]鬼与灵:西南少数民族族群的“鬼”观念与传统帝国政治·[刘大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
·[高健]神话王国的探寻者·《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0)》 征稿启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