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王笛]从“微观世界”入手理解“宏观世界”
——《茶馆》的学术关怀
  作者:王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29 | 点击数:10720
 

  地方文化的顽强生命力

  在研究成都茶馆的过程中,我为地方文化所展示的强烈的生命力而感叹。茶馆在城市改良、政府控制、经济衰退、现代化浪潮的冲刷中,随机应变地对付与其他行业、普通民众、精英、社会、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灵活性帮助茶馆在经济、政治以及其他危机中生存,茶馆这样的小商业成功地铸造了防止现代性进攻的“万里长城”。人们在茶馆追求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那里也是信息交流和社会活动中心,茶馆甚至成为地方和全国经济、政治、文化演变的晴雨表。由于茶馆对市民日常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它本身又是多样的、复杂的,各个政治和社会集团都试图对其施加影响,加以利用,使之成为社会改良和政府控制的对象。而利用国家文化改造地方文化,便是其中措施之一。

  传统中国城市的发展,多受制于生态环境、地理交通、市场网络以及经济地位等诸多因素及条件,城市空间和文化多是自然形成的,并无一个“总体规划”或全国的统一模式。因此,中国各城市呈现出结构面貌、经济功能、地方管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复杂性,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晚清以降,现代化潮流冲击整个中国,随之而来的城市改良运动,便是按照一个统一的模式来改造城市,强化政治以推动国家控制,反映了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但令人惊奇的是,任凭茶碗中波澜翻滚、茶桌上风云变幻,茶馆和地方文化仍然能够坚持到最终胜利。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当时激进茶馆及其文化的捍卫者,也显示了从他们的内心深处对所支持的茶馆和坐茶馆的生活方式缺乏坚定的信心,虽然他们竭力为茶馆辩护,但仍然相信最终新的公共设施将取代茶馆。虽然他们反复强调茶馆的功能,但似乎也同意茶馆是“旧”的东西,社会“进步”之后,茶馆终将消亡。但他们完全所料未及的是,在半个世纪以后的今天,社会的确已经有了巨大进步,甚至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看起来可以轻易取代茶馆的新公共空间层出不穷,中国传统中的许多东西都永远消失了,但成都的茶馆不但没有消亡,反而繁荣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

  小茶馆,大社会

  研究微观历史,最受史料限制。从1995年我着手写《街头文化》一书起,便竭力发掘关于成都茶馆的细节资料,然而困难重重,直到2000年在成都市档案馆翻检出珍贵的关于茶馆的档案时,才真正使我进入茶馆这个城市的微观世界有了可能。在成都市档案馆阅读那些卷帙浩大的案卷时,一份又一份有关茶馆的档案浮出水面,当时激动而兴奋的心情,仍然记忆犹新。甚至回美国路上也不放心将资料托运,一直随身携带,不敢须臾离开自己的视线,生怕有任何闪失。

  回到美国,当我仔细通读这些档案资料时,茶馆这个微观世界的秘密在我脑海里徐徐展开:晚清和民国时期整个国家政治动荡,经历着经济、社会、文化变迁之时,一个内陆城市的日常生活是怎样进行的?人们在那里怎样进行聊天、消遣、娱乐等各种休闲活动?但茶馆远远超出其休闲功能,实际上,它是一个社区中心和地方政治的大舞台,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机构,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公共空间之一,是人们能够承受的公共生活而且乐意光顾的最大众化的设施。

  把茶馆作为一个“微观世界”来分析,便涉及若干相关问题:微观世界能否反映大的社会,微观世界的个案能否说明外边更大的世界?另外,根据小的个案得出的结论是否可以推而广之到更大的范围?研究中国的人类学家经常以一个小社区为基地,力图为理解大社会提供一个认知模式,也经常被类似的问题所困扰。一个小社区是大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又不能完全代表那个大社会,因此其仅仅是一个“地方性知识”,或者说是“地方经验”。尽管有这样的限制,地方知识至少提供了对大社会的部分认知。本书并不企求建立一个普遍的模式,或者确立一个中国城市公共生活的典型代表,而是提供一个样本和一种经历,以丰富我们对整个历史、社会和文化的理解。总而言之,微观历史的意义在于为理解城市史的普遍规律提供了个案,不仅深化我们对成都的认识,而且有助于理解其他中国城市。

  因此,微观研究的关键在于研究者是否能够把对历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更广义的层次。当然,在我们研究大众文化、一般民众、日常生活时,也应该重视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事件。一方面,对微观和下层的研究,使我们能观察那些在社会底层知之不多的现象;另一方面,对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的考察,可以加强我们对政治和日常生活的深刻理解。这种取向使我们在研究微观问题时,也充分注意到宏观的历史事件。虽然微观历史津津乐道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或“小历史”,但其所揭示的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大历史”。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0年5月12日

上一条: ·[西闪]茶馆:历史学家的乡愁
下一条: ·[翟永明]成都的气场滋养文人和艺术家
   相关链接
·[万水清 朱婉尚婕 稽明星]基于文化聚落中的都市茶馆变迁·[岩本通弥]“作为日常学的民俗学”思考
·[陈星煜]坚定开辟当下生活世界的民俗研究·[鞠熙]城市里的邻居们——北京城内“四大门”动物的生活世界
·[黎中正]返魅:疫情下的身体民俗实践与生活世界回归·[周福岩]民俗与生活世界的意义构造
·[王笛]茶馆、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对20世纪后期成都茶馆业的实地观察 ·[宋靖野]“公共空间”的社会诗学
·[赵李娜]学术转向与历史借镜:近年“技术与民俗”诸议题实质蠡析·[黄剑]社区营造中的意义生成与共享
·[黄治国]传统节日的现代性危机与日常生活批判·[尹虎彬]生活世界和自然秩序中的传统文化价值
·[王欣]论“生活世界”与民俗学·[丁阳华 韩雷]论民俗学中的“生活世界”
·[王杰文]日常生活与媒介化的“他者 ”·黄清喜:《石邮傩的生活世界:基于宗教与历史的双重视角》
·[陶德臣]两宋时期的饮茶风俗·[李公明]从废品生活到……废品政治学
·中韩传统面具文化交流活动在川举行·[郑庆杰]风水与生活世界的意义构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