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王素蓉]毛星伯伯,一路走好
  作者:王素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29 | 点击数:8375
 

  “身放松,心愉快,脑无念。”是毛星伯伯多年来总结的益于身心健康之灵丹,也是他为人处事之妙药。

  在《论健康》一文中,毛星伯伯告诉我们身心健康要诀:首先,要坚持正义,心地善良。“如果自己为人正大,光明磊落,做事坚持正义,就心安理得。理得就能安心,也就问心无愧。如果做了不对的事,这人要是还有点良心的话,或者还有点是非之心的话,一想起来就觉得有愧、有疚,这样还怎么能心里愉快呢?孟老夫子说:‘君子有三乐,而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我以为孟子讲的第二条很重要,对我们每个人都极为重要。人活着,如果仰不愧天、俯不怍人,心里没疙瘩,这怎么能不高兴呢!……再说心地善良,心地善良则对外界事物感到祥和,对人有亲切感,心胸就很开阔。孟子说‘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心地善良,可以使人无忧,使人长寿。”

  其次,要乐天安命,心平气和。“逆天行事是不会有好结果的。马克思、恩格斯所以伟大,就是发现了社会发展规律,从空想的社会主义发展成为科学的社会主义。违反了马克思主义,违反了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社会发展规律,就一定要坏事,就一定发生错误以至失败。”所以,“乐天安命故无忧”。另外,“心平就能气和,心平也才能气和。心平气和不仅使心情愉快,有益健康,而且待人处事也都能取得好的效果,事情可以办得顺顺当当。”……

  细读毛星伯伯之作,我们就不难理解其人、其事了。毛星伯伯之所以这么豁达,这么淡泊世上名利,与毛星伯伯的修身养性不无关系。毛星伯伯嗜书成癖,从古至今、古今中外,他拼命地从中汲取着、不断地修炼着,尽可能地使其达到:无邪念、无俗念、无琐念,使心境尽可能地平静着,善待自己的同时,也善待着别人。

  毛星伯伯的正直、仗义执言在研究所内外是公认的,在反右时,敢于同情“右派分子”、为某研究人员说话。对于不同的学术观点,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如对文学的阶级性、文艺和政治、意识形态等等,都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谈到毛星伯伯时,原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50年代曾任东北作家协会秘书室主任的关木琴感慨地说,由于工作关系,与当时任东北局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的毛星接触较多,“亲切、平易近人;严谨、有水平”是毛星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几十年过去了,关木琴始终认为:这些来自延安“鲁艺”的干部、学者的质朴、率直的优良作风,让她终身受益。

  我不知道毛星伯伯的名声到底有多大,我也不知道毛星伯伯到底是否富有。但毛星伯伯的堂堂正正、刚直不阿;淡泊名利、精神上的富有,这种优良的思想和作风不断地灌输在我的脑中。我相信,毛星伯伯不会就这样淡淡逝去,至少我会记住这样一位老人,他的一生教我努力学着淡忘名利,挣脱名利的纷扰,心安理得地做人,永远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一准则贯穿于生命始终。

  毛星伯伯离开了我们了,在这里真心地道一声:毛星伯伯,一路走好!(王素蓉)


(本文刊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4月25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小豆蒙的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锡诚]记忆中的何其芳
下一条: ·[王素蓉]吾侪肩负千秋业 不愧前人庇后人:百岁老人钟敬文探望记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胡南]回到人的立场·[符腾]浅论《搜神记》民间文学的小说编成之我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