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张晓红]秋千与寒食、清明
  作者:张晓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29 | 点击数:9815
 
 
云间影过秋千女,地上声喧蹴鞠儿。(曹松《钟陵寒食日与同年裴颜李先辈郑校书郊外闲游》)
尘微蹴鞠人将散,雨细秋千索半垂。(夏竦《寒食》)
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陆游《晚春感事四首》其四)
寒食近,蹴鞠秋千,又是无限游人。(万俟咏《恋芳春慢》)
蹴鞠场中年少,秋千架上佳人。(无名氏《西江月》)
散拽禅师来蹴鞠,乱拖游女上秋千。(潘阆散句)
 
秋千在寒食、清明诗词中频繁出现,我们完全有理由说,秋千是寒食、清明诗词的标志性意象之一。若将寒食、清明诗词与上巳诗词相对照,这一点将显得更清楚。上巳节原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以后逐渐固定在三月三日,与寒食、清明接近。唐代德宗以前以正月晦、上巳、重阳为三令节,德宗以为“前世上巳、九日,皆大宴集,而寒食多与上巳同时”,所以在李泌的建议下“废正月晦,以二月朔为中和节”(《旧唐书·德宗本纪》)。唐代上巳节的活动非常丰富,除了朝廷赐宴,还有曲江踏青、游赏、观花、祓禊、竞渡等众多活动。唐诗题目中出现“上巳”和“三月三日”的有八十多首,其代表性意象是祓禊和踏青,刘商“踏青看竹共佳期,春水晴山祓禊词”(《上巳日两县寮唆会集时主邮不遂驰赴辄题以寄方寸》)很典型。而白居易《会昌春连宴即事》写他与刘禹锡、王起三人宴会联诗,这年寒食、上巳二节相连:“元年寒食日,上巳暮春天。鸡黍三家会,莺花二节连。”而刘禹锡联句云:“陌喧金距斗,树动彩绳悬。姹女妆梳艳,游童衣服鲜。”游女如云,衣饰鲜艳,是上巳的踏青活动:斗鸡、秋千则是寒食的活动。宋以后,上巳节的踏青逐渐合并于清明,但各自的符号特征仍在,如韩淲《菩萨蛮》:“海棠欲谢绵飞柳。柳丝自拂行人首。上巳是清明。新烟带粥饧。轻阴帘幕冷,闲却秋千影。曲水兴无涯,丽人花半遮。”新烟、粥饧、秋千都是清明的标志,曲水为上巳的标志。
在古典诗词中,秋千意象是与春天、欢乐、青春相关联的。首先,秋千与红杏绿柳、春烟画船一样,是明媚春日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俞国宝《风入松》),“舴艋闲蓑笠,秋千醉绮罗”(陈棣《春日偶成三首》其二)。其次,秋千戏的主要功能就是供人娱乐。你看,“春昼阴添一倍长,秋千娱乐集嫔嫱。彩缯画板高高送,来去随风散异香”(周彦质《宫词》),“箫鼓迎神赛社筵,藤枝摇曳打秋千”(戴复古《村景》),“处处秋千竞男女”(张耒《清明卧病有感》),“秋千欲上彩绳稳,老翁稚子连声催”(徐恢《临川洪守游南湖命予赋诗》),宫城内外,草野乡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谁都不甘寂寞,谁都不甘落后!在锣鼓喧天、欢声笑语中,人们竞戏秋千,尽情消遣,何等热闹快活!其三,秋千虽然老少皆宜,但参与者主要是年轻人,所以秋千意象往往与青春年少有关,如“少年儿女重秋千”(王建《秋千词》),“彩绳芳树长如旧,唯是年年换少年”(白居易《病中多雨逢寒食》),又最受女子们喜欢,“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韦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其一)。因此,秋千又是青春的象征。
然而,秋千又与悲伤、惜春、叹老等情感不可分割。由于寒食、清明已至暮春,秋千的出现也意味着春天行将结束,它便牵动了人们的惜春伤春情怀。李商隐《评事翁寄赐饧粥走笔为答》写秋千与老去的春天一样,成了感伤的回忆:“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今日寄来春已老,凤楼迢递忆秋千。”那些节后未拆的秋千冷落在残花巷陌,撩人愁思:“清明过了,残花巷陌,犹见秋千,对景感时情绪乱”(谭意哥《极相思令》),“寒食清明都过却,愁怀无处著。晴日柳阴池阁,风絮斜穿帘幕。帘外秋千闲彩索,断肠人寂寞”(杨冠卿《谒金门》)。过了寒食,秋千不再戏,惨景不堪看。
当然,春日因种种原因而无法戏秋千也易触动诗人的愁绪。张元斡《好事近》云:“吹花小雨湿秋千,闲却好春色。”细雨打湿了秋千,美好春光被雨打搅,不免有春色闲置的遗憾。陆文圭《清明日泊舟甲马营》云:“细柳东风甲马营,秋千花下笑相迎。舟中自有伤春客,暗数归家几日程。”看到甲马营秋千花下人们笑迎归客,而自己还在回家途中,不禁黯然神伤。丘崈《扑蝴蝶》云:“清明渐近,天涯人正远。尽教闲了秋千,觑著海棠开遍。难禁旧愁新怨。”人远在天涯,故乡的秋千无人荡起,旧愁新怨一起涌上心头。王铚《病中》云:“秋千人乐处,十载怆离群。”别人聚集于秋千处欢乐,而诗人常年多病,只能离群索居独自承受寂寞与悲伤。韩琦清明上坟途中看到“阙祀丘坟无解裂,荐饥村落少秋千”(《祀坟道中》)时,心情更为沉重,因为秋千是和平安康时代的游戏,当社会动乱、民不聊生时,谁还有心情玩秋千呢?不论城市或乡村,缺少了处处秋千的画图,没有热热闹闹荡秋千的场面,显得冷清而惨淡,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贫困也就可想而知了。
老年人看秋千,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回味青春华年的无限风光之后往往是或多病落寞、飘零沧桑的悲愁,或年老万事蹉跎、身闲心懒的感喟。如曾觌《鹧鸪天》“故乡寒食醉酡颜,秋千彩索眩斓斑。如今头上灰三斗,赢得疏慵到处闲”;侯置《渔家傲》“过尽百花芳草满,柳丝舞困阑干暖,柳外秋千裙影乱。人逐伴,旧家心性如今懒”。陆游《晚春感事四首》其四“少年骑马人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风光流转浑如昨,志气低摧只自伤。日永东斋淡无事,闭门扫地独焚香”,又何尝不如此呢?
秋千,是中国古代寒食、清明节的代表性游戏之一,由此也成为寒食、清明诗歌的典型意象。它一方面连结着春景的美好和青春的欢乐,另一方面又引发人生的感伤和悲愁情怀。藉此,既可了解古代寒食、清明节独特的节俗活动,又可了解古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原文刊于《文史知识》2010年第4期)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国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启明]河洛饮食话水席
下一条: ·[张建立]“茶事”概说
   相关链接
·[刘婷]试论清明文化从多元到一体的演绎逻辑·[马荣良]“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
·[马荣良]虚构与真实·[马荣良]寒食节的异域渊源
·萧放: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 ·[张勃]坚守与调适:城市化进程中清明节的传承与变迁
·[郜冬萍 周磊]清明节中的游艺·[麦高温]祖先崇拜对中国人有多重要?
·古人如何过清明·[田兆元 刘慧]高校联盟模式下的节日文化谱系建构
·[周星]从“亡灵”到“祖灵”或“英灵”:清明墓祭的文化逻辑·预告║ 清明,拥抱春天的节日(CCTV-10 科教频道,2018年4月5日18:55)
·[张小稳]从地区性的哀思到全民性的欢愉·[张隽波]清明节:现代节日体系构建的先行者
·[严昊]吉祥思维在清明民俗文化时空中的嬗变·[冯志洁]江南蚕桑区清明卜叶习俗
·[默音]七月半谈“甲马”·[毛巧晖]微信时代清明节
·[杨秀]节俗的文化关联:以嘉兴清明节为例·[安介生]寒食节缘起与介休乡土地理新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