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王平 沙伊纳:魏斐德的治学与中国史研究
——访埃尔文·沙伊纳教授
  作者:王平 沙伊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5-05 | 点击数:12669
 

  《历史与意志》:为纪念列文森而作

  王平:在美国,曾对魏斐德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者和学术思潮有哪些?

  沙伊纳:列文森曾对他的学术研究产生过重大影响。列文森既是非常杰出的历史学家,也是杰出的思想家,对魏斐德来说,他是非常理想的导师。读一下魏斐德所撰写的《历史与意志》,你会发现这本书献给三个人:他的父亲、导师列文森以及我。他研究毛泽东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了纪念他的导师列文森。列文森的去世使他非常悲痛,所以他要以他导师研究思想史的方式来研究毛泽东。

  他阅读非常广泛,就我所知,关于法国历史的论著对他产生过重大影响;法国的年鉴派也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其中的重要人物马克·布洛克就给魏斐德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另外,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人类文明比较专家史华慈、英国著名史学家霍布斯鲍姆、以色列社会学家艾森斯塔特(Shmuel N. Eisenstadt)以及费正清等人的著述都对魏斐德产生过深远影响。当他研究毛泽东的时候,曾阅读了有关欧洲哲学研究的文章。

  王平:但后来他为何不再提及《历史与意志》?

  沙伊纳:这本书是思想史领域里的一个不同的声音,当然也是为了纪念对他极其重要的人——列文森。起初,魏斐德想写一篇关于毛泽东的文章,但渐渐地,文章越写越长,成了一本书。为了研究、了解毛泽东及其思想,他自学了很多东西。当时,为了追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根源和毛泽东早期所接触过的各种思潮,他阅读了毛泽东所读过的所有中西哲学家的作品。打开《历史与意志》,你就会发现,他研究过很多中西哲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像康德、黑格尔、王阳明、康有为等。所以这本书与其他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本思想史著作,同时,写这本书的过程也是魏斐德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在中国内部寻找动力

  王平:魏斐德与他导师的观点有何异同?

  沙伊纳:当然他们各有各的见解。但魏斐德受列文森的影响很深,尤其是研究方法。然而,在他后来的研究生涯中,你会发现他治史的观念和对事物的理解与他的导师有不同的地方。

  王平:对于费正清的“冲击—反应”论和列文森的“传统—近代”说,魏斐德本人持有截然相反的观点:中国的历史从来就没有停滞过,中国的历史一直是鲜活的、动态的。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说,魏斐德在最初阶段与他的导师观点相同,后来改变了?

  沙伊纳:我想不能这么简单地看待问题。他的第一本书《大门口的陌生人》,既受了费正清的影响,又有他自己的创新。他曾阐述,西方入侵的确改变了中国,但同时,他已经在寻找中国内部的动力,他认为中国内部的动力是不可忽视的。而列文森关注的是思想史——人们对西方冲击的反应以及在思想上的转变。魏斐德认为,当你在进行内外因素关系对比时,一定会探讨这些因素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所以写完《大门口的陌生人》后,他真正开始在中国内部寻找动力。这在他随后的著作中可以看出,《历史与意志》一书就是从思想史的角度来关注中国历史的。其实他也在作东西方比较研究,并由此阐述西方哲学对毛泽东的影响。《自治的代价》(Price of Autonomy)一文中,也从中国社会内部寻找社会变革的原因,其中涉及中国的腐败问题与政府的改革。《历史与意志》是从比较研究角度写的一本关于中国历史和社会的书,在他的治史生涯中,《自治的代价》也非常重要。

  他的第一本书《大门口的陌生人》对于一个年轻的美国中国学研究者来说,简直是一部划时代意义的杰作;第二本书《历史与意志》我刚才已谈过;第三本书《中华帝国的衰落》是一本集大成之作,充分显示了魏斐德中国学研究逐渐成熟。接下来,魏斐德的研究又回到历史的更早时期,开始研究明清两朝的嬗替,也就是他那部曾获美国亚洲研究协会颁发的列文森奖的代表作《洪业》。之后,他写了一系列关于大清王朝统治体系的文章,这是他一生所关注的主题之一。而他的“警察研究”就与此有很大的相关性。他非常注重研究中国内部事物或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自20世纪60年代起,他就在思考《洪业》中的问题,其中一个让他苦思冥想的重要问题就是关于“忠”的问题。他的一系列著作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对“忠”的问题的探讨,如《洪业》、《上海警察》、《上海歹土》、《间谍王》等。“忠”是贯穿他一生的研究主题。在我看来,作为一个美国中国历史学家,要处理这个问题,得研究中国社会鲜亮的一面与黑暗的一面、真诚善良的一面与邪恶阴险的一面、秩序井然的一面与鱼龙混杂的一面。他甚至对民国时期的“地方帮派”也感兴趣。所有这些盘根错节的因素,是魏斐德一生研究的主题。他倾注一生心血,想要解开这些谜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4-29 11:16:12

上一条: ·笔谈:“戏剧人类学”的名与实
下一条: ·汤一介 褚国飞:不断提出问题 推动思想进步
   相关链接
·[王京]民俗学与历史学的对话·[瞿林东]让后人懂得什么是历史
·[王京]民俗学与历史学的对话·[朱晶]民间文献与田野调查:收集、问题、对策
·[卢梦雅]葛兰言《诗经》研究的学术发生·礼俗互动逻辑是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维度
·[高建红]什么是“身体的历史”·[王明珂]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
·跨国学术对话是精神盛宴·历史学家必须冷静、客观
·1893年5月8日 历史学家顾颉刚出生·“在现代政治谱系里,日常生活绝不仅是鸡零狗碎”
·[萧凤霞]跨越时空:二十一世纪的历史人类学·[杜博思]从“局外人”到“局内人”
·[张箭]历史学的学科设置调整·著名史学家何兹全逝世 享年101岁
·[赵世瑜]“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历史学·[王传]中大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与现代中国西南民族研究
·[杜廷广]“文化形态史观”的本质是人──读汤因比《历史研究》·[翟永明]成都的气场滋养文人和艺术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