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音影图文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音影图文报道

传承文明闹春天 清明节特种邮票清明当日首发
  作者:记者 王珂 通讯员 郭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04 | 点击数:7663
 



  饮食习俗。因清明节承载了寒食节和祭祀食品的内容,使清明节的食俗更具节日特色。寒食禁火,不吃熟食,冷食、果品更显丰富。时值春天,吃青团、春饼、春卷、春饺和春盘。有的地方还流行吃红鸡蛋、红鸭蛋和送画蛋的习俗。清明后有的地方还有赐火、颁新火的风俗,这也是清明节独具的特征。

  植树习俗。自古有清明植树的习惯,人们对柳树更是情有独钟,民间有插柳戴柳的风尚,此俗可追溯为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还寓意祈福辟邪。

  春耕农事习俗。清明时节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冻地开化,是春耕的大好时节。谚语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是我国的始源文化、根脉文化、元典文化,应当珍视。和其他民族节日一样,清明节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文化资源,是民族文化的标志,民族文化的基因、智慧和财富,我们应当从文化自觉、文化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它、保护它、传承它、弘扬它。



  著名邮票设计家、河南省集邮公司艺术总监刘钊
  在传统文化中寻求创新

  中国邮政4月5日发行的《清明节》特种邮票一套3枚,分别为“祭祖”、“踏青”和“插柳”,它采用了工笔重彩的表现方式,背景为蓝天、白云,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和很强的创新意识,也体现出邮票生机盎然、万物勃发的主题。配合清明节,邮政部门还同时发行了“传承文明拥抱春天”清明节系列邮品。

  其亮点表现在:

  一是与《清明节》特种邮票同时发行《清明百景》个性化邮票。该系列个性化邮票计划用5年时间发行完,每年推出一组,每组2版,每版10枚,5年共发行100枚。今年发行的这组个性化邮票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个性化邮票为主图,附图分别选取了开封清明上河园十处秀美的春景和清明节的习俗、户外活动等。

  二是邮品中加入了书法、折扇、汴绣等收藏元素。邮品的主题“传承文明 拥抱春天”,由著名书法家、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宝贵先生亲笔题写。内置的折扇独具特色,正面选用了王宝贵先生墨宝,背面为宋代张择端传世经典名画《清明上河图》,线描图采用雕刻版印钞图稿,精细程度为一般绘画达不到,古朴典雅。

  三是收录的卷轴画是根据台湾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卷)按1∶1比例原大复制,采用古色古香的蒙肯纸印刷揭裱,最大限度地接近原作的神韵,对于研究宋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和文化价值。

  针对高端收藏者发行制作的纯金邮票珍藏,经邮政部门批准,复制了2004年发行的《清明上河图》邮票虹桥部分图案。邮品收藏的《奔马》邮票及小型张、生肖邮票等,不仅增强了整个系列邮品的收藏价值,还充分展现了我国的绘画、民俗等艺术,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大河报 2010-03-31 A40版

上一条: ·匈牙利庆祝复活节:传统仪式“泼水”
下一条: ·第二十届中国洪洞大槐树祭祖节祭祀大典举行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何杰峰]传统节日视野下的泰山信仰重构与变迁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