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清明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清明节专题

[任大猛]两千年前长沙清明时尚风
  作者:任大猛   摄影/图:徐晖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03 | 点击数:12188
 

  清明与元宵,曾在历史的绳缆中拔河

  拔河,最初的名字叫牵钩或施钩,《墨子·鲁问篇》说:长江上游的楚人与下游的越人水战,楚人顺流而下,逆流而退,因撤退不及时常打败战,鲁班(公输般)南游楚国,发明“钩强”的战具,撤退的时候,就用“钩强”将船往上拉,但这种钩强需要军人有很大的力气,楚国为了训练水军士兵的这种能力,便仿照纤夫拉纤的方式,准备一条粗大的篾缆,把军士分为两队,让他们各执一端,互相较力,后来成为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郊野的一种娱乐活动,流行于湖北湖南地域广大的楚国境内。

  楚国的牵钩之戏,到了唐代,篾缆改为粗麻绳,并正式被称为拔河,并相传拔河之戏在清明举行,可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唐玄宗李隆基时期,更在皇宫中进行大型拔河比赛,参加者在千余人以上,“喧呼动地,番客士庶观者,莫不惊骇”。

  唐玄宗更兴致勃勃地写诗道:“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噪齐山岌嶪,气作水腾波。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至迟在唐中宗时期,拔河,已确定为清明节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娱乐活动。

  在湖北湖南楚国最先出现的“施钩”之戏,在盛唐的历史中拔河。一头用力的是元宵节,一头则是清明节。

  最后在拔河中大获全胜的是清明节。在唐宋诗词中,即已出现清明长沙拔河的记录。  (文/任大猛 图/徐晖铭)

 


【延伸阅读】 

清明节,名人在长沙说

任大猛 


  唐代诗圣杜甫说:人生就像荡秋千

  在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说:“我妈妈常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无法预知下一块吃出什么味道!”

  “诗圣”杜甫,对人生的感慨,则是人生就像被踢出去的球,就像荡着的秋千。

  公元770年清明节,诗圣杜甫来到长沙城边,他请人用竹椅将他抬进城内,去看太平街旁的贾谊井,去看浏阳门旁的定王台(原诗:“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此时的杜甫年近六旬,已是“右臂偏枯半耳聋”,他看到在清明节时长沙城内外娱乐和游嬉的人们,感慨“此身飘泊”,从北方漂泊到南方,从西蜀漂泊到湘东,寂寂系舟于西湖桥下。

  在《清明》的诗中,他写道,战乱以来的十年,他将雏携妻的漂泊,似乎就像是“足球”场上被踢出的球;而万里的漂泊,何曾不像清明节南北共有的秋千,荡起老高,却不知何时能从空中落下(原诗: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的习俗。相传原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山戎之戏。到汉武帝时,为后庭之戏,千秋是祝寿之词,南北朝时传到江南,到唐代时,已成为清明节南北共有的重要习俗之一,杜甫《清明》诗中:“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即作为这一清明习俗的重要依据而被后代民俗家广泛征引。

  杜甫在长沙写过的《清明》诗共有三首,今选其一于下: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风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长沙晚报 2010-04-0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清明节:网上祭扫难以成“俗”
下一条: ·[阎崇年 李国文]凝聚着多元文化的清明节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何杰峰]传统节日视野下的泰山信仰重构与变迁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