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陈连山 施爱东:解读清明文化内涵
  作者:人民网文化频道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3-31 | 点击数:15322
 

  [主持人]:主要是因为没有时间。 [08:56]

  [陈连山]:没有时间是有原因的,是因为我们政府过去不给这个节日放假,不给假期,为什么不给假期呢?因为更早的我们政府所遵从的那些“五四”时期的激进分子,他们把清明节看作是一个迷信性的节日,是一种封建迷信,原因是什么呢?比如周作人说了,他说祖先崇拜的前提是承认人死了之后有灵魂,祖先有灵魂,所以我们到坟墓上去祭,但科学判断鬼魂是不存在的,祖先死了什么都没了,你到墓里去拜,没有任何科学根据。按照他们的逻辑,自然而然这个节日就是个迷信,就应该给否定,就应该给抛弃,不这样我们就不能现代化。这种判断方法是有很严重的错误的,科学当然重要,没有科学我们现在也发展不到今天,可是科学有它的界限的,科学只研究物质问题,精神问题科学不研究,或者说不是他研究的范围,不能用科学来判断神有没有,不能用科学来判断鬼魂存在不存在,那是个信仰的问题,跟科学没有关系,所以,那样判断,科学就越界了,这是在学理上站不住的。 [08:56]

  [陈连山]:但是,在当时的那种潮流下,这种绝对的科学主义就占了上风,社会主流们把清明节判断成为一个迷信性的节日,就要把它抛弃掉,否定掉,所以政府就不给放假,是按照这个逻辑下来的。 [08:56]

  [主持人]:有这样一个逻辑,所以导致今天看上去清明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是有点示威的感觉,那其实呢? [08:56]

  [施爱东]:其实每一个时代,只要给他时间自然会创造出文化。比如现代清明很多习俗基本上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习俗?就是因为唐代给了他时间,大概在公元662年的时候,唐高宗的时候,给清明节一定的假期,到了唐玄宗的时候,大概是公元732年,正式把清明节纳入到五礼之中,当时还叫寒食节。 [08:56]

  [陈连山]:纳入到国家的正式的礼仪制度里面,而且是放七天假,假期特长,给你充分的活动时间。 [08:57]

  [主持人]:现在我们清明节已经可以放三天假了,二位怎么看待这个三天假期? [08:57]

  [施爱东]:像现代城市,比如北京,像在三天之内回家扫一次墓,如果是外地的,事实上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你给了假期,是不是一定要去扫墓,那倒未必,我可以去踏青,因为它就是一个春天的节日,而且将来搞殡葬改革,根本就没有墓了,尤其是城市化的进程,土地这么紧缺,稀少。像香港,香港从70年代开始就已经掀起新的城市的清明风俗了,他们同样是祭祖,他是集体一起祭祖,比如交多少钱来到这个寺庙或道观,大家集体悼念,交一定的费用,由道士、和尚帮你祭祀祖先,同样,他们会把很多城市化的仪式附载到传统的清明节里面,所以他们现在也做的很好,已经有一些学者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了。 [08:57]

  [主持人]:刚才我们说像清明节这样的节日好像是有点示威,现在已经有了三天的假日,有了这个假日以后,对清明节包括清明节所附载的文化传统会有什么作用? [08:57]

  [陈连山]:现在放假就等于国家开始纠正过去那种文化激进主义的一些弊端,开始尊重老百姓文化观念,因为节日,你不能说政府想要人民都这么过,其他人都一定会这么过,不是这样的,是老百姓有自己的生活节奏,有他自己的文化习惯,完全政府规定一个节日是没用的,我们的节日多了,“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有什么活动,没有任何活动。但是,现在政府开始尊重老百姓的信仰,尊重老百姓对祖先的那种感情,给放假了,这是政府的文化指导思想一个很重大的变化,这位于我们未来的文化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08:57]

  [主持人]:我觉得清明节更像是一个引路的题目,清明节背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就是关于当下的民俗文化,二位老师都是研究民俗文化的专家教授。第一个问题,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现在民俗文化的保护现状,它是否乐观? [08:58]

  [陈连山]:我们传统的民俗,现在的情况不大妙,因为我们从晚清以来,中国开始走下坡路,跟西方文化对撞了之后,我们基本上是打败了,军事上失败了,文化信心也完全丧失了。然后一批激进知识分子又彻底否定传统文化,结果就使得老百姓受知识分子影响很深,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也在精英知识分子的影响下,在政府的一些政策的影响下,慢慢丧失掉了,传统文化丧失的非常厉害,先从文化自信心上来说,传统文化在不断衰弱。 [08:58]

  [陈连山]:另一方面,我们社会又不断现代化,社会生活在变化,跟传统的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的那些民俗,跟现代也有点脱节,比如过去,过节强调一定要团圆,现在大家都在外地呢,过去一个家族几百年都在一个地方生活,他们团圆很方便,我们现在团圆很困难,现在生活变化了,因为大家就业范围一下扩大了,甚至全国到处跑,这样的话团圆就很困难,所以过春节,有的人就不愿意回去了。还有的人现在慢慢解放了,他不愿意回去祭祖,或者拜会很多特别远方的亲戚,他觉得很麻烦,其实就是生活变化了。 [09:03]

  [施爱东]:还有一个问题,很多东西是跟经济社会和物质的发展关系很密切的。比如过去,我们说游历祖国大好河山,一般都是文人干的事,过去老百姓没有旅游的概念,旅游这个概念首先必须是基于交通的发达,必须有了汽车、火车、飞机才有可能去旅游。80年代的时候,我们哪有出国旅游的概念,包括“五一”长假,“五一”本身没有多大文化内涵的,其实是带有政治性的节日,但是老百姓根本不管你什么样的节日,“五一”本来是劳动节,现在没有人搞庆祝,大家就说你给了我时间,我算一下这个时间够用来干什么,充分地利用这几天的时间,我算好加上周六、周日,更好能够去个什么地方,慢慢慢慢变成了一个旅游节了,而且商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很多人都出去旅游,各个旅游景点也不堪负荷,于是有些人就待在家里,商家就发现这个商机,让你去购物。 [09:03]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2010年03月29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座谈:吾国吾民吾乡人
下一条: ·笔谈:“戏剧人类学”的名与实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马荣良]“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马荣良]虚构与真实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马荣良]寒食节的异域渊源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