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大师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大师

居素甫·玛玛依:国宝级的“玛纳斯奇”
  作者:记者 王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05 | 点击数:12626
 

神奇的经历

  令人费解的是:居素甫·玛玛依为何能超越常人地记住长达几十万行的史诗?

  几千年来,人们给能演唱《玛纳斯》史诗的人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玛纳斯奇。人们一直认为这种非凡才能是神授予的。一种说法是:一个人在熟睡时,神将史诗变成一把麦粒放进他的嘴里;另一种说法是:史诗中的英雄走进了某个人的梦乡。

  这两种说法虽然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结果:这个人一觉醒来后,就能出口成章地演唱《玛纳斯》史诗了。

  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玛纳斯奇”无疑是居素甫·玛玛依。中国民间文学泰斗钟敬文曾这样评价:居素甫·玛玛依是“当代荷马”。德国波恩大学教授赖希尔赞誉他为“活着的荷马”。

  那么,居素甫·玛玛依又是怎样成为一个“玛纳斯奇”的呢?老人在自家温暖的房间里回忆起那遥远的往事——

  “我13岁时,有一天早晨睡着了,做了个梦。梦中出现了5个骑马的人,他们背对着我。我走到最后一个人眼前,他告诉我,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是英雄玛纳斯。玛纳斯后面是巴卡依老人,之后是阿勒曼别特,紧跟着的是楚瓦克,最后就是那个向我介绍情况的人,他是阿吉巴依。他们没有说话,很快就消逝了。我从梦中惊醒,便把梦中见到的如实告诉了父母。妈妈对我说:此梦不要告诉任何人,40岁以后再说。为了我做的这个梦,父母还宰杀了羊羔。爸爸说:作为玛纳斯奇,必须遵循这样的要求:40岁以前不能演唱《玛纳斯》,40岁以后才能演唱。”

  说到这里,这位白眉苍然而又恬然平凡的老人笑了。他用平淡的口气说道:“玛纳斯奇日夜思考着史诗的情节,史诗的情节和人物怎么可能不进入梦乡呢?”

  其实,居素甫·玛玛依老人是8岁时在哥哥指导下开始演唱《玛纳斯》的。

  老人出生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哈拉布拉克乡米尔凯奇村,哥哥巴勒瓦依曾经经商,足迹遍及新疆各地及中亚地区。他一面做生意,一面广泛搜集记录《玛纳斯》史诗及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他先从我国当时的著名玛纳斯奇居素甫阿洪·阿帕依口中记录下《玛纳斯》史诗的前三部内容,后又从额不拉音·阿昆别克口中记录下史诗的后五部内容。

  居素甫·玛玛依跟哥哥学习演唱《玛纳斯》后,只用了8年时间,就把八部史诗全部背了下来。史诗中数百个人物、各种事件在他的脑海里梳理得清清楚楚,再经过自己的加工,创造出独特的演唱变体。而这一变体,正是世界上目前独一无二、结构最宏伟、艺术性最强、悲剧性最浓郁,深受听众青睐的不朽之作。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0-02-05 08:4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格萨尔掘藏师土登达杰
下一条: ·[曹保明]“金牌故事家”黄龟渊
   相关链接
·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
·[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
·[高荷红]赫哲族“伊玛堪”歌手传承路线探幽:以三个家族为例·[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
·[周波]从“身份认同”到“文化认同”: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设计的新面向·[王历]非遗实践、传承者在非遗商业化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郑鑫宇]遗产地社区讲解员与传承人的互动性研究
·[杨文]知识生产与制度赋权:中国非遗传承人制度的当代实践·[涂慷]大美工匠
·[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何华湘]网络时代非遗传播伦理问题探析
·[葛婷]观念与方法:郧西县孝歌手抄本调查研究·[席建立]消褪不了的常州梳篦魅力
·[王翘楚]“重生”的兔子王·[罗婷]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保护现状及云传承机制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