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壮大城市综合实力
——访中国民俗学会2009年年会专家学者
  作者:记者 徐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24 | 点击数:12348
 

  刘德龙:立足当地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民俗作为民族的生活文化,会特别受到地域环境所决定,俗话说: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对于南昌民俗文化的发展与趋势,民俗学专家刘德龙进行了精妙的解读。

  “文化像河流,是不断流动、发展的,没有绝对的‘原生态’。”举凡山歌俚语、礼仪禁忌、村俗社祭、婚丧嫁娶,只要是发生或曾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民俗,都是民俗学人研究的话题。如何开发民俗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是热点话题。刘德龙说,抓文化最重要的是抓地域文化的挖掘、研究、开发利用、保护、传承和弘扬。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最根本的是立足于当地的文化,江西历史文化非常悠久,资源丰富 ,包括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在全国都是为大家所公认的。正是当地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才勾勒出南昌特有的风俗画卷,表达了民众生活的历史。

  当得知南昌市正在大力实施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的战略时,刘德龙认为这是南昌市的远见卓识。当今世界格局下,我们在国际上的竞争,我认为将来更重要的是软实力的竞争,也就是文化的竞争,现在从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竞争趋势上非常鲜明地看到这一点,同样在国内各个省市区之间,一个省一个地市县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也是看文化的竞争。南昌打造文化大市、文化强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南昌人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和南昌文化建设的发展。

  万建中:民俗文化就是老百姓的生活

  “一说起南昌话就格外亲切,一见到家乡人就格外高兴。”昨日,南昌籍民俗学家、北师大教授万建中显得尤为激动。他说,连早上听到的爆竹声都显得那么亲切,那么舒心。“民俗文化其实就是老百姓的生活。”

  万建中高兴地说,从北京到南昌,他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这里的民俗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就拿放鞭炮来说,南昌从来没有禁止燃放鞭炮,说明南昌对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视。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多元以及家庭结构、居住格局的改变,中国人过年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很多的变化。万建中认为,一些仪式、细节、规矩已经逐渐淡化、消失。但是,过年的核心本质,它精神层面的东西——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对幸福团圆生活的信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和谐人际关系的祝福、对美好前景的企盼,都在中国人对“春节”、“新年”的期待中表露无遗。

  南昌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就拿万寿宫来说,就是个非常值得研究、影响很大的民俗文化,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万寿宫,这令他非常为南昌人感到自豪,说明南昌的商业民俗非常发达。南昌还有许多有故事传说的小巷子,对待他们不能一拆了之,要把他们独特的地名延续下来,把他们独特的文化历史用文化牌树立在巷子口,用照片把他们记录下来,这些都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在万建中看来,今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的竞争,更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来源:南昌新闻网—南昌日报;记者 徐蕾)

  相关链接

  南昌民俗小知识

  朝仙会:相传大约1500年前,136岁的许真君得道升天。南昌人为纪念许真君,将他升天的日子(八月初一)俗定为他的生日。为此每年进贤、高安、上高、靖安、奉新、丰城等地乡民,自愿斋戒沐浴,前往西山万寿宫朝拜、进香。

  南昌采茶戏:南昌采茶戏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由南昌民间的“茶灯”和“十二月采茶调”组合而成,后又吸收了南昌地区民间舞蹈,经过“灯戏”、“三脚班”、“半班”等发展阶段,解放时期定名“南昌采茶戏”。南昌采茶戏长于表现喜剧和歌舞,生动活泼的小丑、小旦,倍受群众喜爱。

  茶馆聚会:南昌人历来就有在茶馆聚会的习俗。据传南昌摆茶铺、开茶庄已有千年历史,江南一带数南昌茶馆最多,规模最大。每天,熙熙攘攘的人们聚集在茶馆听书喝茶、下棋聊天、洽谈生意、商定婚丧大事等。

  婚嫁“传袋”:在南昌习俗中,婚嫁当中的“传袋”也颇有意思。所谓“传袋”,就是新娘下轿后要踩在铺着毡或麻袋的地上进房。当花轿来到男家,新郎站在大门外迎接。新娘下轿脚不能沾地,要踩男家铺在地上的麻袋,方能进入喜堂。因铺地的毡袋或麻袋一个接一个铺地,谐音为“一代传一代”,故演变为“代代传”的求子习俗。

  四季得鲜:自古南昌民间就有春钓鲫鱼、夏钓草鱼、秋钓鳊鱼的习俗,寓意四季得鲜。古时南昌家家有网、户户有钩,老少皆喜欢在垂柳掩映的湖中垂钓,“万家灯火舞,渔船钓不收”,便是当时悠悠垂钓的真实写照。千百年来,南昌人的钓鱼习俗被沿袭至今。 (王海 记者 李江敏 整理)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南昌日报 2009-12-20 10:54:52

上一条: ·第六次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即将在京召开
下一条: ·捍卫民间 中日学者在衢作民俗调查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周全明]民间小戏研究的流变与趋向·[李琳 李小青]中国民俗学会40周年与多民族民俗学研究的兴盛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7-8月受理)·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 年年会议程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5-6月受理)·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会通知(第2号)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