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莫让“廊桥”成遗梦
——如何保护“急需保护”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作者:记者 高建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22 | 点击数:6634
 

图为木拱廊桥工匠黄春财向来宾现场演示技艺。(资料照片)

  整体保护活态传承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濒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艺传承人数量的锐减,可能会导致技艺失传。”研讨会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郑长铃研究员的话振聋发聩。

  他提出要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扶持力度,为其创造良好的传承条件。“国家已规定为每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提供每年8000元的补贴,各地要落实这一政策,确保传承人利益。”他表示,要通过建立传习所等途径,为传承人的技艺传承提供平台,鼓励其广收门徒,教徒授艺,确保该项技艺后继有人。最重要的是,应尽可能为传承人提供技艺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造桥,通过造桥实践传承技艺。”

  坚持整体性保护原则也是专家们热议的焦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木拱廊桥及其周围生态环境是三位一体的,物质层面与非物质层面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中国廊桥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刘杰副教授提出,应为每

  一座木拱廊桥划定绝对的保护区和建筑控制地带。

  “对廊桥文化遗产实行整体性保护,首要任务是保护其生存的文化生态。”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祁庆富教授这样认为。郑长铃研究员告诉记者,中国木拱廊桥除了具有交通、驿站等实用功能,还有传统地理风水、民间信仰和娱乐聚会等民俗文化功能。只有将该项技艺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实施其与环境的整体性保护,才能真正实现活态传承与发展。

  在研讨会上,记者遇到了木拱廊桥工匠黄春财老人的小儿子黄闽辉。这位26岁的小伙子告诉记者,近五年来,他已跟着父亲在家乡新造了3座木拱廊桥。“作为造桥世家的一员,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技艺,让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来源:光明日报;本报记者 高建进)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09-10-22 07:29:47

上一条: ·专家热议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下一条: ·“妈祖故乡”福建莆田出台新规加强妈祖信俗保护
   相关链接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徐仕佳]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市场、消费与身体性规训
·[孙发成]传统工艺传承中的“技艺黑箱”·第三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黄山开幕
·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调查]环保与非遗:700年中国“皇家琉璃之乡”琉璃厂全部关闭
·倪弋:民俗怎样与法律兼容·非遗节系列报道丨中国艺: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
·工匠精神与技艺如何薪火相传·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庞涛]阿拉善地毯传统技艺的调查与研究·实施抢救性记录应遵循的原则
·独守匠心的加拿大独木舟工匠·非遗与人文图典:景德镇工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