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总理走进年画村
  作者:记者 张红霞 谭江琦 方晓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9 | 点击数:6226
 

【相关报道】

德阳:百名艺人绘年画送温家宝总理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2009-09-29 10:02
 

 


温家宝总理接过绵竹年画,表示将把这幅画送到国家博物馆收藏

 

  凑够路费,订了机票,本来准备将全村年画艺人集体创作的年画《祝福祖国》亲自送到北京,不过,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的年画艺人们再也不用长途跋涉了(本报9月22日曾作报道)。9月25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四川地震灾区考察的时候,亲自来到年画村,来到绵竹木板年画传承人、92岁的陈兴才家里,慰问这里的群众。陈兴才代表村里的广大年画艺人和灾区群众,将他和大家一起创作的年画赠送给温总理。

 

  百名年画艺人绘6寿星为祖国祝寿

  9月21日上午,经过近两个月的集体创作,陈兴才和百名年画艺人共同创作的6米长年画长卷完成。画上是6个栩栩如生的寿星,左右两边,一对金童玉女展开一幅“祖国万岁”的对联,整幅画作充满了祥和喜庆。

  “我们想在9月25日前,把年画带到天安门广场前逛一圈。”陈兴才一边说,一边在《祝福祖国》的年画上写下了“陈兴才祝祖国万岁”,接着,参与创作这幅画的年画艺人逐一在画作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对祖国的祝福话语。“这幅画长6米,象征着祖国60华诞,高88厘米,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88年的风雨历程。”陈兴才的孙子陈刚说,一个月前,爷爷就提出,要为祖国60岁生日,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画寿星为祖国祝寿。画布用上等的绸缎替代传统的画纸,为了在每一个细节都要突出喜庆的氛围,画家们把白色的绸缎染成红色,然后再在温家宝总理与年画老师陈兴才(左一)相谈甚欢红色的绸缎上,画出了六寿星《祝福祖国》。

 
  自己筹路费准备把年画送到北京去

  为了表达灾区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村民准备自己“集资”筹路费,把年画送到北京。从一个月前,大家就开始筹集路费。到9月20日,就已经凑了一万多元。

  “路费凑够后,我们就开始选赴京的代表了。”绵竹市孝德镇射箭台村党支部书记张永成说,经过大家选举,最后我们确定赴京的代表是张永成、陈刚和唐天禄。当他们订好机票准备出发时,听说温总理要到年画村来。温总理还要亲自去看望陈兴才大爷。大家高兴极了,决定直接把这幅画送给总理。

 

  总理收下年画表示将送“国博”收藏

  “9月25日早上,温总理果然来到了我们家。”陈兴才的孙子陈强说,温总理来到我们家大四合院,问我爷爷陈兴才培养的有没有年画接班人。我爷爷耳朵不好使,然后旁边的人大声把总理的话转给我爷爷听,爷爷高兴地说,我们已经培养了一批年轻学生,大多数村民也都会画手工年画。听到这里,总理又兴致勃勃地问我,爷爷的身体好不好,耳朵的听力好不好?当听到我说,爷爷的身体很健康,还带了一大批学生时,总理高兴得连声说:好好好,年画有了接班人。

  最后,陈兴才的另外一个孙子陈刚和射箭台村党支部书记张永成一起把年画《祝福祖国》送给温家宝总理。张永成说,我们村的年画艺人创作的这幅画作,主要是代表灾区群众祝福新中国60华诞,感谢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援建兄弟省份对灾区群众的关心。总理双手接过年画连声说好,并转交给工作人员,表示将把这幅画送到国家博物馆收藏。(文/图 寇元林 记者 廖兴友)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人民网 2009年09月29日09:18

上一条: ·海内外南音弦友展中国音乐“活化石”魅力
下一条: ·22个项目申遗成功只是新的开始
   相关链接
·[黄晔 余永平]四川省泸州市金龙镇俗语保护与传承研究·[邱硕]四川大学民俗学发展史
·[何海南 蒋园媛]四川荥经砂器手工技艺体系研究·[成容]四川“望娘滩”故事的母题解析
·[邱月]本真性的困惑:汶川地震后北川羌族的文化展演和身份焦虑·[张茜]四川饮食民俗与餐饮业的转型发展
·四川:非遗资源盘活扶贫经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山海经集释》首发式在成都举行
·[张建世]民族传统工艺遗产的活态流变·第二届中国宗教学高峰论坛在四川大学开幕
·《四川民歌采风录》让你感受原生态的四川民歌风味·[张瑞娇]四川达州元九登高节俗辨析
·[魏宏欢]村落空间与地方记忆的互建·四川摩梭甲搓舞:非遗在每一个美好的夜晚跳动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九月开始实施·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
·四川博物院努力践行公共文化保障法·一篇农谚 让你读懂二十四节气
·[王焰安]《槐花几时开》百年发展史研究·[罗晓欢]以墓葬建筑及其雕刻为中心的四川清代民俗信仰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