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礼仪天下 和谐中华:2009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开幕
  作者:记者 曹玲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03 | 点击数:9486
 

三民文化创意推广中心等揭牌 今年民博会活泼有趣

新民网  2009-09-30 05:06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李婷 袁松禄

  2009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昨在东亚展览馆开幕。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炜出席开幕式;文化部、中国文联发来贺信。开幕式还为上海三民文化创意推广中心、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市青少年三民文化创意基地揭牌,开启了上海三民文化创意基地建设的序幕。

  本届民博会以“礼仪天下,和谐中华”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展览、生动形象的演示,传承诗书礼乐。整个展览分为6个展区和1个舞台,主题展的重头戏是“中华礼仪”,集中展示钟、鼓“礼乐”,青铜鼎“礼器”,以及60件(套)国外赠送给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礼品”。此外,还有江浙沪津艺坛巾帼五杰精品展、“台湾”艺坛巾帼五杰精品展、中秋礼仪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选,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院藏精品展。

  此次民博会还设置了现场打金箔、淘金、折纸等许多活泼有趣的互动活动。另外舞台每天安排2场演出,包括京昆越沪淮和江南丝竹等戏剧、曲艺、民乐节目以及周立波特别为展会制作的“笑侃文明礼仪”。

 

民族民俗博览会开 解读中华元素新着出版

文新传媒 2009-10-01  来源:新民晚报

 

  解读中华元素的新着出版 增添自豪感 加强使命感

  在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开幕之际,上海文化论坛《解读中华元素》论文集出版。

  书中汇集了国内大批学者专家的论文,对于推进“三民文化”建设、提高社会文明、丰富人民生活具有较大影响。据本书的出品人何承伟介绍,该书汇集了国内众多在中华文化传承领域内专家学者的论文,具有探索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也应该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提出,一是要有民族自豪感;二是要有文化自信感;三是要有历史敬畏感;四是要有时代使命感。通过对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化的了解,重新找到中国文化发展的根脉。

 

海宝穿上56个民族的服装

来源:文汇报  2009-08-27 10:04:46

  世博网8月26日消息:海宝穿上56个民族的服装,将是怎样的新面貌?由民博会组委会组织的2009中华元素创意大赛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服饰设计类竞赛单元成果率先揭晓,昨天正式公布。获得一等奖的是一组海宝身穿56个民族服装的设计稿。

  2009中华元素创意大赛从3月底开始面向社会征集具有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特征的创意设计和艺术作品。作品征集分为创意设计、舞台艺术、“中华元素”标识(logo)设计和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服饰设计四大类。其中仅舞台艺术限于上海,其余门类的报名投稿不受地域限制。

  近日,“海宝”服饰设计大赛率先评出结果,身穿56个民族服装的海宝最受专家和网民欢迎。据悉,这些海宝不仅穿上了颇具民族特色的服装,还会手持马鞭、竹笛等各类“道具”。比如,蒙古族海宝身穿的蒙古袍选用海蓝织锦缎,具有高领、马蹄袖、大襟右开等标志性的蒙古族服饰特征,他还神采飞扬地拽着一条马鞭。瑶族海宝则被设计为女性角色,所以有翘翘的眼睫毛,还戴着项链。其余藏族、维吾尔族、羌族、白族海宝等也兼具中华元素和时尚创意的表达。

  该赛事其他门类作品还在紧张评选中,获奖作品将在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上展出。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人民网 2009年09月29日21:58

上一条: ·别样的中秋 同样的“团圆”:四川地震灾区中秋节掠影
下一条: ·海内外南音弦友展中国音乐“活化石”魅力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